第999章 配合(2 / 3)
煦看着他们,视线最终停留在文彦博身后的张方平身上,问道:“张节度,熟知国朝故事,知晓列圣典故……”
“不知道节度可曾在崇文院中的历代简牍内,见过祖宗对养象所留的德音批示与指挥”
张方平摇摇头,老老实实的答道:“奏知陛下,老臣并未见过……”
赵煦听着,内心多少有些失望。
但旁边的文彦博,却是眼珠子一转,奏道:“陛下,老臣倒是隐约记起当年仁庙,在这玉津园内,似乎与范文正公提及过养象所之设,实乃太祖所定之策,太宗沿之,真庙续功……”
赵煦当即问道:“哦!”
“竟有此事!”
“敢问太师可还记得,当年仁庙是如何与范文正公说的”
“太祖、太宗所定的策略,又是如何”
文彦博适时的巍颤颤的抖动了一下身体,一副老迈昏聩的样子,沉声道:“陛下恕罪,老臣年迈,记忆力已大不如前,一时间竟记不清当年之事……”
“请容老臣回家之后,翻阅旧年所笔记……”
赵煦听着,在心中给文彦博点了个赞。
然后,他又看了看张方平,心道:“看看人家,怎么就不学一点!”
“难怪一辈子都被文彦博碾压!”
若论才干、政绩,文彦博可能拍马也赶不上张方平。
可论懂政治、讲政治。
赵煦感觉,十个张方平也不够文彦博打的。
就像此刻,赵煦嘴皮子上下一碰,稍微提点一下。
文彦博立刻就懂了。
马上就现场炮制出了‘仁庙曾与范文正公游玉津园,并言及养象所乃祖宗之制’的事情来。
他甚至贴心到,能施展出‘老臣昏聩,记不得当年之事了’,但他家中有笔记,记下了当年的事情。
于是,一个完整的,可供赵煦使用的故事,就这么出炉了。
而且这个故事非常完整,只要他拿出来,且不要太过分,朝野上下都会认。
同时,这个故事因为有仁庙和范文正公出现,又有他这个四朝元老背书。
只要使用出来,就足以推动一些事情落地。
而张方平呢
明明他的优势比文彦博大的多——他可是号称行走的大宋档案馆。
脑子里装满了崇文院里的文牍。
若是他出头,这个故事的可信性就比文彦博的笔记要大多了。
奈何,赵煦都把饭喂到他嘴边了,他还接不住。
只能说,当官玩政治,确实是要天赋的。
将心中的这些念头放到一边,赵煦假作回忆,踱了两步后,忽然道:“太师这么一说,朕似乎也想起了一些事情……”
“朕记得皇考当年,也曾和朕说过……”
“好像是与朝贡有关!”
想了想,赵煦就一拍大腿,似乎回忆起了什么:“朕想起来了!”
“皇考当年提及养象所的时候,曾教朕——”
“昔太祖定鼎,观天下四方,乃语太宗曰:吾尝闻夷狄畏威而不怀德,趋利而远礼,欲收四夷,定天下,必宣之以威,诱之以利,然后夷狄方来!”
“于是,乃设观象所,以诱交趾、真腊、占城、三佛齐等国来朝!”
封建社会的王朝内部,是有一些硬指标需要考核的。
而自汉以来,万邦来朝,就是中国王朝的kpi。
王维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哪怕现代人读之,也是与有荣焉!
至于大宋的君臣们
那是做梦也想,触碰到这样的盛世。
奈何,现实之中,根本做不到。
那就只能去南洋、西域和吐蕃人那里找存在感。
托大唐的福,大宋在这些地方还算有些威信。
至少,人家还是认汴京城里的官家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