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礼部试(3)(3 / 4)
宗孟可书为【蒲宗莽】。
这都是取其同音字以避讳。
将避讳要求和避讳办法细细的看完,包诚重新看向那两道诗经正经题。
想了想,包诚轻声道:“我还是暂且看看其他正经题罢!”
这两道题,对他而言,实属有些过于难了。
可是,当他看完其他题目后,他就知道了。
他其实只有诗经题这一条路。
至少,他在熙州州学是认真学过一年多的诗经。
而其他四门正经,对他来说,过于深奥了。
于是,包诚只能是低下头来,认真的审题,从有限的知识储备里,榨取出更多的文字。
好在,他没什么压力。
此番进京,也没存着能考中的想法。
对他来说,这次进京赶考,纯粹是来感受一下大宋科举气氛,顺便去看看汴京学府里他祖父买的房子。
……
贡院的考试正在进行的时候。
赵煦也没有闲着,此刻的他,正在崇政殿上,接见着太学所报的今年太学上舍优等生代表。
自太学改革,以打分制取代过去主观味道过浓考评制后。
太学就开始了急速内卷。
过去那种,升舍靠关系,出官靠人脉的乱象,已是一去不复返。
尤其是涉及出官这种关乎太学生们既得利益的东西。
赵煦都不需要派探事司逻卒监督,太学内部的太学生们,就自发的开始监督起同斋同舍的同学们。
尤其是上舍生们之间,已卷到了非常夸张的地步!
没办法!
现行太学学分制下,太学生们不仅仅要学业成绩优秀,每一科都不能有短板。
还得善于庶政实务,懂经济刑律甚至天文地理。
不然的话,一旦升到了上舍,需要前往有司官署实习的时候。
万一,没有人肯要,或者在官署里的实习成绩太低。
那就完蛋了!
反之,只要学习成绩优秀,升到上舍生,谋得了一个到在京六部乃至于都堂实习的机会,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某位大人物的赏识。
那就直接起飞了!
典型例子就是赵煦选的马骨宗泽。
这个元丰八年,才被赵煦特旨招入太学的浙江人。
在不到三年内,就完成了从外舍生到上舍生的飞跃。
如今更是,在号称天下文章之词垣、学者之玉堂的学士院内实习。
上一个带他实习的人叫范纯仁,如今已宣麻拜为执政。
现在带他实习的,则是三朝元老,天下名臣赵偁。
赵偁在入京前,历任地方州郡数十年,有着丰富的基层行政经验。
保守估计,今年科举之后,循例的太学出官名单中,必有宗泽的名字。
而且,很可能是以太学第一的身份出官。
一旦出官,按照元丰故事,起码也是通判资序。
而如今,依太学新政,上舍生实习期间的工作经历,在出官后是认的。
换而言之,等于宗泽只要出官,就默认他有一年的通判资序了!
而大宋朝一任通判,最多两年。
等于宗泽出官后,只要到地方上打个转,就可以回京改官。
这比科举状元还爽!
状元郎,初授也不过从九品京官而已!
正是在这种预期下,太学内部经过充分竞争后,卷出来了一大批的人才。
而且,还不是只会死读书的那种书呆子。
都是在六部、开封府等有司实习过,并且实习评分相当高的人才!
赵煦看着手中的名单,对照着,他命人从六部有司、开封府取回来的这些太学生的实习报告,眼中溢出光彩来。
“谁说大宋无人才”
“只是被埋没了而已!”
“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