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元祐革新(2)(2 / 4)
坐在一起,商议着刚刚送进宫中的考题。
“也不知官家看了我等考题,会不会有意见”章衡有些忧虑的说着。
王子韶沉默不语,范百禄则道:“自熙宁以来,朝廷取士,便是以经义取士……”
“经义取士,虽世论有所非议……“
“然,当今官家,纯孝至仁,以弘先帝德业为先!自是推崇先帝以经义取士之法!”
恩,是的!
范百禄虽然是旧党,但如今却是旧党内旗帜鲜明的经义取士派。
这没什么稀奇的。
因为新党内部也有诗赋取士派。
在科举用什么制度来取士的这个问题上,其实是不看意识形态,纯看屁股在那边的。
站寒门的,基本都支持经义取士。
站官宦、诗书门第的,基本都支持诗赋取士。
其他的什么论点啊、立场啊,其实多数都是先画靶子再射箭。
只有像苏轼这样的人,才会傻兮兮的,真的认为,诗赋取士比经义取士更好。
章衡叹了口气,道:“官家自然是千古第一孝子!”
“可是……”
他垂下头来:“圣心所属,朝野皆知!”
他是负责贡举的主官。
也是官家心腹!
自然得跟着官家的指挥棒走。
而当今官家,喜欢的是什么他还能不知道
实学!
而科举的首选目的是什么
为国轮才,为天下选人
错!
因为,这只是科举的一个次要目的而已。
而科举的首要目的就是,给皇帝筛选出他所喜欢的臣子!
故此,庆历新政后,大宋科举开始转向经世救时。
为此,所有桎梏和一切细节上的问题,都不再成为障碍。
嘉佑二年的科举考场上,苏轼直接编了一个典故,都依然能够被录取!
且至今,都被传为士林佳话!
至于先帝为了变法,更是直接废黜诗赋取士,用经义取士,且是王安石的字说、三经新义来取士。
所以,在被任命为知贡举后,章衡就已经有一定觉悟了。
历代官家,变动科举,皆是从任用知贡举的大臣开始。
每一界科举考试,知贡举和两位权知贡举的大臣人选,通常就反应了当朝官家对科举的态度和倾向。
同时也决定了,当界科举的考题侧重点和选项。
所以,对于那些熟悉朝廷的官宦子弟而言。
只要知道了知贡举和权知贡举的大臣是谁
然后去翻这些人的履历、文章、诗集,大概率就能猜到科举的风向,然后梭哈这个方向,只要自己水平不算太拉胯,基本上进士是稳了。
区别不过是名次而已。
这也是科举体制中,对于官宦世家的孩子来说,一条光明正大的作弊路线。
所以,官家命他来知贡举的时候,章衡就已经在心中大概有数了——让他如当年欧阳文忠公主持嘉佑二年的贡举一般,给大宋文坛,吹上一股全新的风气,并扭转自熙宁以来的文坛风气。
但问题是……
章衡看向皇城方向。
自被任命为知贡举以来,他一直在等,等着宫中降下指挥。
这样他才好针对性的出题。
可惜他一直没有等到宫中的明确旨意,没有办法,他也就只好采纳范百禄的意见,按照元丰八年的故事,拟出了本年科举的题目。
然后,按照自己的猜想,在论考中大幅增加了实务方面的内容。
他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因为,胡乱揣测圣心,哪怕猜对了,也是致命的!
正如那《汴京新报》上,如今已经连载完成的《三国演义》里杨修的典故。
王子韶却在听了章衡的话后,只是笑笑:“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