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套娃(2 / 4)

加入书签

能是从中书省、门下省选人了。”

“或可效仁祖除宋绶权直学士院的故事,从中书省、门下省中择人权充学士院以观后效!”

赵煦说的是乾兴元年的事情当时的三位翰林学士李维、晏殊、李资都在永定陵充陵园使。

翰林学士院无人可用,章献明肃就命宋绶进入学士院当了临时工权直学士院、知制诰。

宋绶只干了两个月,就因为太年轻,得罪了章献明肃,而被罢出知南京应天府。

但宋绶根本不亏!

进一次学士院,哪怕是临时工。

也等于有了翰林学士的资序,算是四入头。

而四入头,等于宰执候补。

所以,等到明道年间,宋绶就顺利拜为参知政事。

冯景虽然不知道这些朝堂的旧事,但他很会察言观色。

听到这里,他心中就已经明白了赵煦的意思。

于是闭上嘴巴,不再说话。

当天晚上,汴京城就出现了小道消息。

天子有意,效仿仁庙乾兴元年故事,从中书省、门下省,选一二大臣,暂充学士院,以观后效。

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书省的中书舍人还有门下省的给事中们,人心浮动。

所有人都开始伸长了脖子,看向皇城大内,就盼着能有机会,到赵煦面前表现一二。

好叫赵煦能在未来选人进学士院的时候,能点他们的名。

于是

当赵煦找人写敕书的时候,中书舍人们一个比一个激动。

而门下省的给事中们,则纷纷无脑通过。

根本就不在乎,这些除授是否合理、又是否符合传统、条贯?

而赵煦则利用这个机会,通过了一系列在过去,可能会遭到儒家士大夫们集体反对的人事任命。

四月乙酉初四,京东路曹州济阴县县尉李诫,特旨越次,以选人试衔作监主薄。

将作监主薄是京官!

而且,是实权京官,且是油水异常肥厚的京官将作监,是秦汉少府演变过来的有司。

在元丰改制前,是个空架子。

但元丰改制后,接过了过去三司修造案的职能。

管的是土木修造路桥舟车之事。

而将作监主薄,是具体事务的实际执行人、规划者。

按照元丰新制,至少也要有承务郎或者以上的资序,才可以被拜授。

而赵煦拜的李诫,别说承务郎以上了。

他的官阶,在选人里,都不算高,就连选人改京官所需要的举荐书,也都没有破白宋代选人,拿到第一张改官举荐书,叫破白。

他甚至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别说进士了,发解试他都没有过!

他是恩荫官!

而在大宋,一个恩荫官,却连发解试都过不了,这是会被人嘲笑的大宋之制,在任官员的发解试,和布衣白身不一样。

他们有专门的考试渠道锁厅试。

锁厅试的录取比例,大的吓死人!

按照规定,州郡锁厅试十人取三,不足十人则取二,不足五人则取一。

从这规定来看就知道,大多数州郡,每次科举,能够参加锁厅试的人,经常性不满十人。

锁厅试不仅仅录取比例很大,而且还很宽松。

自仁庙以后,参加锁厅试的官员,就不需要先接受地方长官考核与保举,失败也不再有任何惩罚。

同时,这次没考上,下次依然可以继续努力。

这个叫李诫的选人,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过不了锁厅试。

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他的经义水平,必然稀烂!

他要不是有个好爹,这辈子都别想当官!

本来,按照一般规律,这样的恩荫官二代,这辈子大抵就算废掉了就如晏几道一般。

这个李诫也是如此,他早早的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