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7 / 8)

加入书签

p;   彼时,战死沙场,死战不退者,不计其数。

    尤其是刘平所率的禁军,在三川口陷入重围,力战不退,但友军却坐视刘平被围,不予施救。

    最终,全军覆没,刘平被俘,死于西夏。

    但事后,朝廷却听信了坐视刘平覆灭的小人黄德用之言,以为刘平率军投降,于是,派兵包围刘平家宅,子孙尽入狱。

    后来,虽然平反,但却大伤军心!

    因为,朝廷只平反了刘平,却未厚赏跟着刘平战死的大部分禁军士卒!

    更不要说,在京禁军当年出征的时候,很多士兵都发现自己的弓弦腐朽、弩机扣不动、甲叶挡不住党项人的轻弓的穿透,刀剑被人一斩就碎……

    尽管如此,但他们在战场上,却很少胆怯、溃散。

    像刘平这样,陷入重围后,与贼战数日,斩首无数,即使弹尽粮绝,依旧与贼厮杀的不在少数。

    譬如,当年的禁军大将王珪,在好水川,挥舞着一对铁锏,砸碎了一百多个党项脑袋,战到最后,连铁锏都砸折了。

    几乎只差一点,就被他冲破了西夏重围,救出了被围的任福。

    奈何,他终究只是凡人。

    无法逆天,最终是因为眼窝中箭,浑身被伤数十创,再不能战,只能引军而退,当夜死于军中。

    还有刘平麾下悍将郭遵,在三川口,几乎是和赵子龙一样,在西夏阵中七进七出,最终力竭而死。

    那么如此英勇的禁军,得到的是什么呢?

    战败后,朝廷抚恤的只有中上层的大将、军官,底层士兵的抚恤和赏赐,经常未能及时,好多家庭一夜之间,失去了壮劳力,没了收入。

    为了养活家人,妇人只能去做半掩门,女儿们‘被自愿’典与他人当干女儿,儿子沿街乞讨的,不在少数。

    赵煦能理解当时的仁庙和朝廷的想法——死了这么多人,若都抚恤、厚赏的话,国家财政肯定吃不消!

    所以,慢赏、慢抚,甚至找借口不赏、不抚成了他们的选择。

    他们甚至可能就是希望,让战死的禁军遗孀和子女,被自然淘汰。

    这样,朝廷也就省钱了!

    殊不知,这严重打击了禁军的士气。

    使之彻底向着整活方向沦丧,最终变成今天的这个样子——叫俺听话可以,卖命不行!

    毕竟,老实人虽然好欺负,但老实人又不傻!

    就像现代,某位法官一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