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章 赵煦:今日妥了!(4 / 6)

加入书签

  无论如何,他都不会背孔文仲,更不会对孔文仲的兄弟、妻儿坐视不理。

    所以,在挣扎再三后,苏轼最终选择了,脱下自己的幞头,顿首拜道:“陛下如天之恩,沐臣微渺之躯,臣感激涕零,恨不能为陛下牛马走!”

    “然……”

    “文仲,臣之至交也!”

    “臣乞以臣之官、爵、勋、禄,赎文仲之罪!”

    说着,他就匍匐在地,一动不动,等待着可能的雷霆审判——苏轼从自己的弟弟苏辙处,听说过对这位少主的评价——主上采汉唐明君之长,而杂祖宗之仁厚。

    看着评价很高是吧?

    但只要展开一想就知道其中的潜台词了——读过史书的都知道,汉唐的明君们,在其光芒之外的阴影,都有那些?

    在这些阴影中,杀戮大臣,清洗朝堂,而面不改色的比比皆是。

    动不动就献祭一个舅舅/老师什么的更是常规操作。

    至于祖宗之仁厚,就更恐怖了!

    因为,大宋的官家们在仁厚之外,还有着性多疑、嗜权术、好猜忌的好名声!

    故此,苏轼在说完之后,也是心惊胆战,汗流浃背。

    他很怕!

    怕孔文仲的兄弟、妻儿没救出来,反而把他自己搭进去,甚至把弟弟也搭进去。

    就像乌台诗案……

    为了救他,包括弟弟苏辙在内的十几个朋友、知己跟着被贬。

    就这,若非王安石出手了,要不是已故的慈圣光献出面说好话。

    恐怕,他和他的亲友们的下场,要惨的多!

    苏轼可太知道,乌台诗案是因何而起的。

    因为他的嘴巴!

    那一句:汝以有限之才,兴必不可成之役,驱无辜之民,蹈之必死之地!

    深深的得罪了先帝!

    最要命的是——二次回河失败了。

    洪水滔天,流民百万。

    于是,他就成了汴京新报上连载的《三国演义》中的田丰。

    立刻就陷入了必死的危局之中!

    如今,他再次冒着得罪君王的危险,给故友出头求情。

    而且,是顶着天子多次示好、慰勉和推恩的情况下,在明知道天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