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章 进击的吕惠卿(2)(3 / 7)

加入书签

  但真正拿钱收购棉花的,却是持有立券所颁发的‘棉商牙贴(执照)’的商贾。

    至于为何官府不直接下场?

    吕惠卿解释说,这是循旨意,按福建故事为之。

    福建的期货买卖,就是民间商贾和民间田主互相约定、立契。

    此外他还说,若官府随意介入其中,恐有‘与民争利’之嫌。

    不若让民间商贾介入,使其购棉输入京城。

    如此,百姓得利,朝廷可以避免贪污、浪费,汴京的作坊也能及时得到棉花原料。

    可谓三赢!

    至于第三件事情。

    则是和西域有关。

    吕惠卿说,青唐城那边的阿里骨派人来禀报说,西域那边似乎在打仗,丝路已经中断,从西域来的胡商数量锐减。

    故此他请求,允许他组织一个使团前往西域,看看到底是怎么个事?

    人他都已经选好,只要赵煦点头,立刻就能出发。

    这三个事情,每一个都彰显着浓浓的吕惠卿个人风格——胆大、主观能动性极强,而且,极为狂妄。

    是的,狂妄!

    就拿归义军的金印来说吧。

    本来,赵煦是让吕惠卿和礼部、陕西,分别负责和梁乙甫以及兴庆府的小梁太后谈。

    让吕惠卿去和梁乙甫谈归义军后人的赎回之事,让礼部、陕西去和小梁太后谈归义军灭亡后,被党项所缴获的大唐所赐印绶、仪仗、官服的赎买之事。

    结果,吕惠卿在接到任务后,根本没有请示,直接就和梁乙甫谈妥了。

    甚至,他可能是主动做的这个事情。

    不然,梁乙甫怎么会派人去兴庆府,把藏在西夏宗庙里的归义军印绶、仪仗和官服都给偷了出来?

    偏,吕惠卿还很有道理的在奏疏里,和赵煦大吹特吹——若将来西贼内乱,必有今日之故。

    确实!

    本来,兴庆府里的小梁太后和领兵在外,不敢回去的梁乙甫就几乎互相不信任了。

    之所以没有明着分裂,纯粹是外敌在前,被迫抱团取暖。

    可梁乙甫对兴庆府的命令,却已是听调不听宣的状态。

    他自己拉一帮人,以国相、左厢都统军的名义盘踞在灵州,并以武力控制河西走廊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