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二章 元祐革新(2)(3 / 7)
内旗帜鲜明的经义取士派。
这没什么稀奇的。
因为新党内部也有诗赋取士派。
在科举用什么制度来取士的这个问题上,其实是不看意识形态,纯看屁股在那边的。
站寒门的,基本都支持经义取士。
站官宦、诗书门第的,基本都支持诗赋取士。
其他的什么论点啊、立场啊,其实多数都是先画靶子再射箭。
只有像苏轼这样的人,才会傻兮兮的,真的认为,诗赋取士比经义取士更好。
章衡叹了口气,道:“官家自然是千古第一孝子!”
“可是……”
他垂下头来:“圣心所属,朝野皆知!”
他是负责贡举的主官。
也是官家心腹!
自然得跟着官家的指挥棒走。
而当今官家,喜欢的是什么?他还能不知道?
实学!
而科举的首选目的是什么?
为国轮才,为天下选人?
错!
因为,这只是科举的一个次要目的而已。
而科举的首要目的就是,给皇帝筛选出他所喜欢的臣子!
故此,庆历新政后,大宋科举开始转向经世救时。
为此,所有桎梏和一切细节上的问题,都不再成为障碍。
嘉佑二年的科举考场上,苏轼直接编了一个典故,都依然能够被录取!
且至今,都被传为士林佳话!
至于先帝为了变法,更是直接废黜诗赋取士,用经义取士,且是王安石的字说、三经新义来取士。
所以,在被任命为知贡举后,章衡就已经有一定觉悟了。
历代官家,变动科举,皆是从任用知贡举的大臣开始。
每一界科举考试,知贡举和两位权知贡举的大臣人选,通常就反应了当朝官家对科举的态度和倾向。
同时也决定了,当界科举的考题侧重点和选项。
所以,对于那些熟悉朝廷的官宦子弟而言。
只要知道了知贡举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