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汴京城出了个新太阳(2)(3 / 4)

加入书签

sp;  因为,需要赏赐天下州郡官员,同时还得给皇城司上下封赏。

    道理很简单——就算民间寻常地主家,出了喜事,尚且要办个流水宴,让租佃自家土地的客户们沾些荤腥,何况是赵官家?

    赵煦可不上这个当!

    但他能谦虚,大臣们不行。

    因为,这是实打实的政绩!

    现在的汴京城,和元丰八年相比,简直是翻天地覆一般的变化!

    街道上,再也没有污水横流、屎尿遍地,拥堵严重的乱象。

    曾经,随处可见无法无天的地痞无赖泼皮,日渐稀少。

    治安情况,虽不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但光天化日下,就入室抢劫、掳人的恶性案件的案发率,一直在下降。

    最重要的是——赵煦解决了汴京城的两个大问题。

    孤儿和没有子女依靠的老弱残疾人口的生活问题。

    孤儿们,都变成了报童,成了赵官家的孤儿。

    那些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或者残疾人、一个人养家的妇孺,只要有一定劳动能力,都能在街道司,找到一份打扫街道,运送垃圾、粪便的工作。

    虽然收入非常微薄——平均一个月一贯的薪水,在汴京城,只能买五斗米(汴京米价斗米一百二十钱)。

    勉强只能够填饱自己的肚子,做到饿不死。

    此外,按照制度,这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死后,街道司是要收埋的。

    正好,赵官家们,在汴京城及其周围建有大量寺庙道观。

    这些寺庙道观一直都是赵官家们,安葬禁军中的剩军们以及在宫中终老的内臣、宫女的地方。

    如今让他们额外再承担些,安葬孤寡老人的任务,自然不是问题。

    于是,儒生们赫然发现,理想已照进现实!

    圣人们曾经所追寻的理想,似乎正在变成现实。

    老有所终,幼有所养,壮有所用,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

    尽管,这只是局限在汴京城一地的现象。

    可这依然架不住,儒生们不断的颅内高潮。

    这也是赵煦的政策,能够稳步推进的原因之一。

    儒生们不是傻子。

    他们是有眼睛,有耳朵,会思考,也会活动的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