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冯京:这圣眷,老夫必得之!(4 / 7)
舆论对此也有意见。
但随着朝廷下诏,规定经过公考招录的吏员,其身份不属‘吏’依然是‘士’。
理由是——士大夫以道德立身,用经术立命!
而公考,是以考试的方式,招录士人,为国效命,他们和开封府之间签的是雇佣契约。
所以,这是征辟!
与沿边的经略幕府征辟的士人一样。
你能说,诸路经略征辟的士人是胥吏吗?
当然不是!
他们依然是士大夫!
依旧可以参加科举,科举取得功名后,其授官磨勘,不仅仅与其他进士没有区别!
他们之前在幕府中的任职经历,按照规定,是可以被计入磨勘的。
所以,开封府所招录的士人,也应该和幕府幕僚们一样。
在这个政策推出来后,在京士子们纷纷放下了最后一点纠结,踊跃参加开封府的公考招录。
又能赚钱,又能增加履历,增长见识。
同时在开封府做吏员的经历,在将来中进士后,还可以被计入磨勘胥吏,等于提前磨勘。
于是,元祐元年开始,开封府和在京诸司的胥吏们的嚣张气焰,一下子就萎靡了起来,再不复往日的跋扈。
有司官员,更是开始频繁找这些人的毛病,挑他们的刺,想方设法的想要将这些占着茅坑的胥吏驱逐出官府,腾出位置来,招录士人。
毕竟,士大夫们天生就有爱人的能力!
有好处,当然要优先给自己人。
于是,到得如今,汴京城中的吏治可谓是发生了巨大变化!
种种弊政陋习,纷纷消失,风气也为之一变——倒不是招录进去的士子的道德水平,真就比胥吏们高多少。
实在是士人要体面。
许多事情,他们是拉不下那个脸去做的。
而且,相比较过去的胥吏,招录进来的士人们,基本都做着科举的美梦。
自然,没有人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葬送自己的大好前途!
何况,开封府给他们的俸禄,已经能养活他们。
汴京城的变化,自然是瞒不过人的。
不止是在京的大臣们,那些从地方入京的文武官员,也都为汴京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