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 废税(2)(6 / 8)

加入书签

他和候叔献在都水监中,通过三年努力,终于引来了樊山河的水,于是汴河沿岸数万顷盐碱地,变成了良田。

    国家每年可以从这些土地上,收获百万石的粮食。

    回忆着往昔与候叔献在这条汴河上,奋战的岁月。

    杨汲就打开船舱的窗户,看向汴河两岸的那些田地。

    时值夏季,汴河两岸的田中的水稻,已开始抽穗,一穗穗青色的稻谷,垂在田间,远远望着,仿佛有稻香扑鼻而来。

    杨汲见此,忍不住叹道:“景仁公啊……”

    “您看到了吗?”

    “您昔年所洗净的田地,如今已是稻香蛙鸣的丰收之景!”

    然而,斯人已逝。

    候叔献,已永远看不到这样的美景了。

    想着这些,杨汲就又想起了此番,天子起复他的诏书内容。

    “大河西流,泛溢千里!河朔之民,以蒲苇为生,与鱼鳖同居!朕中食而叹,思得明习水事之人,而与谋之。具官杨汲,老于河政,才力有余,曾为皇考都水之臣,知其得失久矣!水官之职,尔实宜之。杨焉、王延世之功,朕有望焉。可!”

    回忆着敕书里的文字,杨汲低下头去敕书中的文字,让他动容,也叫他。

    他知道的,此番回朝,再任都水监。

    他的职责重大,压力重大,任务也极大!

    天子派去黄州传旨的使者,曾给他带了天子口谕。

    言及回朝之后,他的任务。

    首先是导洛通汴工程,他需要维护,并确保汴河无碍。

    然后,就是河北的二股河。

    东流道,他需要在宋用臣的基础上,保持疏浚,不能使之堰塞。

    至于主道……

    则需要他亲自去考察,拿出个方案来。

    同时,河北各州郡,在过去因为黄河泛滥而出现的盐碱地,也需要他为首会同河北的转运司、常平司,拿出办法,予以解决。

    这些事情加起来,不砸个几千万贯下去,是不可能成功的。

    虽然,这些钱肯定不是一年就要全部拿出来。

    会分摊到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国家计划里。

    可,这也是每年数百万贯的支出啊!

    朝廷挤得出这么多钱吗?

  &n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