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赵煦与文彦博的默契(4 / 18)

加入书签

; 赵煦也只能是唏嘘两声。

    做完这个事情,赵煦就想起了在福建的蔡确。

    进入三月后,来自福建的奏疏,开始多起来了。

    特别是蔡懋回京后,赵煦身边,就经常能听到有人提起蔡确。

    显然,这位前宰相是有些思念汴京了。

    当赵煦充耳不闻,从不表态。

    他并不想让蔡确现在就回京,再次拜相。

    像蔡确这种官迷,还是在地方上多呆几年,磨一磨性子比较好。

    正想着,殿外传来了郭忠孝的声音:“陛下……”

    “何事?”赵煦问道。

    “太师递了劄子,送到了通见司!”郭忠孝答道。

    “快呈上来!”赵煦当即大喜说道。

    现在,他和文彦博已经有了非常契合的默契。

    基本上,很多事情,常常赵煦稍稍暗示一下,文彦博立刻就能上书,顺着赵煦的意思,提出他的建议。

    然后,赵煦再从善如流,将压力给到都堂。

    逼着都堂去做事。

    就像去年开始,汴京城海盐泛滥。

    户部都快骂娘了,但文彦博一封劄子入宫,就让户部闭嘴了。

    文彦博倒是没有议论榷盐的禁废。

    他只提了几个小小的建议。

    他说——老臣听说,密州的日照盐场、登州的蓬莱咸泉盐场、明州的鄞县盐场等,近来产盐日多,老臣以为,朝廷应该重视起来,应该在这些盐场附近设立监司,建立市、镇,以供商贾往来,并供朝廷管理、收税。

    赵煦点了个赞后,就转发给了都堂。

    都堂宰执们,只能硬着头皮,在这些盐场设市。

    市,自古就是一个商业概念。

    在乡村叫草市,在城市叫市井。

    入宋之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镇等行政单位大量出现。

    并且,居住在市、镇以及城市的百姓,也有了新的身份——城郭户。

    城郭户和乡村户,开始分离。

    两者,开始出现了显著的分野。

    比如说,城郭户不交两税,不纳租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