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立规矩(2)(7 / 9)

加入书签

有很大帮助。

    只要学到吕惠卿手腕,起码不至于被胥吏欺瞒、逼迫。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吕惠卿所做的序言。

    在序言中,吕惠卿为舆论指责其的‘嗜杀’、‘滥杀’辩解。

    他怎么辩解的?

    拿着三代先王和周公孔子孟子的名义给自己辩护。

    吕惠卿是这么说的——盖仁者之于杀,则惨恻而矜之,以其爱之也;不仁者之于杀也,则愤怒而快之,以其恶之也!真人者,非有爱恶者也,则其于杀,岂不绰乎哉!此则见其所体也!虽然,古之圣人之于杀,未尝不矜者,与人同之也!

    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所谓惨恻愤怒之念,是因为思想境界还不够,对圣人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若是真正理解了圣人思想的人——比如说他吕惠卿。

    那就不会拘泥纠结于个人个体的私情,而是会站到一个更高的角度,从天下、天道、天理上看待人间的种种。

    于是,就会顺天道而行国法。

    而什么是新党理解的天道?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而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就像王雱说的一样——天地之于万物,圣人之于百姓,应其适然,而不系累于当时,不留情于既往,故比橐籥之无穷也。

    于是,吕惠卿的这部著作一经版印出版,立刻引发舆论震动,朝野侧目。

    无数抨击、赞美、诋毁乃至于谩骂、歌颂如潮水一般涌来。

    十二月的汴京舆论场,因为吕惠卿的这篇序言而震动。

    所有人都开始各自站队,互不相让。

    赵煦头都大了!

    这也是他要指示童贯,拱火此番曾肇、苏辙缴还词头的事情的原因之一。

    此乃现代新闻学的奥妙。

    用一个事情,来掩盖另一个事情。

    吸引舆论关注,转移焦点。

    果然!

    效果很好!

    新旧两党的注意力,一下子从吕惠卿身上转移开了。

    大家开始关注起曾肇、苏辙的事情。

    叶康直与李宪的名字,开始登上汴京热搜。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