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战局(2)(3 / 7)

加入书签

p;   哪怕是去年才投过来的仁多保忠,也在兰州附近带着人赶在春耕前,开垦出了一千多亩棉田。

    所以啊,这些人现在已经不是什么苦哈哈的蕃官了。

    都是奢遮人家!

    论财产恐怕不输汴京的富贵人家。

    因为,如今熙河各地的棉田,基本已经采摘完毕了。

    第一批采摘的棉铃,已经被向、高两位国亲,装车送上运往汴京的道路。

    总计有一万多斤的棉铃,听说足足装满了三四十辆太平车。

    这些棉铃现在应该已经到秦凤路了。

    而后续采摘的棉铃,正在陆陆续续的通过从秦凤路、永兴军等地押运粮食的青壮民夫们,押送着踏上返程的道路。

    向、高两位国亲,现在都已经专门去负责做这个事情了。

    估计,最终所有棉铃加起来,应该有几十万斤。

    价值保守估计在百万贯!

    像包家的那一万亩棉田,就起码能拿到十万贯!

    想到这里,赵卨连说话的声音,都变得温柔了许多:“诸公所言甚是,李都知诚为国朝名帅!”

    没办法,在大宋社会,一切向钱看。

    谁有钱,谁说话的声量就够,就有道理!

    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而读书,需要钱!

    钱越多的地方,科举成绩就越好!

    典型的例子就是两浙、福建、江西这三路。

    当地的发解试,都已经卷上天去了。

    为什么?

    因为这三路有钱啊!

    书院遍地开花,富户家庭都在全力培养自己的孩子去卷,去考。

    于是,像福建这样在唐代和大宋前期,属于科举荒漠的地方。

    如今,靠着钞能力,在科举中攻城拔地!

    现在朝中,待制以上的福建籍的大臣,已有十几人!

    包括一位前宰相(蔡确)、两位执政(章惇、吕惠卿)。

    未来还会不断涌现!

    恐怖如斯!

    只有江西帮和两浙帮才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