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我上我也行(5 / 7)
bsp; 他若变了,这满朝上下,就尽是汲汲于功名者。
天子年少,若见满朝上下皆是如此大臣。
等他长大了,他肯定会觉得天下皆无正人。
于是,他就可能误入歧途。
所以,在司马光看来,他的坚持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
他需要让年少的天子知道,这天下大臣,并非尽是追逐名利,不顾正道的人。
还有像他这样的正直大臣!
还有如他这般不惧权贵,不畏两宫,依然直言敢谏,依旧可以逆风而行的大臣。
这很关键!
仁庙当年正是因为身边有着晏元献公(晏殊)这样的忠直臣子辅佐,才会成为那个对文臣士大夫,充满信任和倚重的天子。
李常看着司马光的神色和态度,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劝说,和范纯仁、吕大防等人一样,再次做了无用功。
范纯仁说得对!
司马公与王介甫,完全就是两个互相矛盾,但却互为表里的人。
都是执拗之人!
难怪,如今坊间有人给这位执政老臣,取了个‘司马牛’的外号。
没办法,李常只能做最后的努力了。
他只能道:“晚辈岂敢非议公之事?”
他只是一个晚辈而已。
在旧党的圈子里,甚至都算不上一号人物。
就连现在这把清凉伞,也大半是捡来的。
真要竞争起来,李常很清楚,有的是人比他更有资格得到这把清凉伞。
旁的不说,那位受名声连累的蒲宗孟,若是先帝还在,这次的执政肯定有他的一份。
此外,河东吕惠卿,鄜延路的刘昌祚,都有资格竞争——刘昌祚虽是武臣,但大宋又不是没有武臣为西府执政的先例。
开国且不说,仁庙时,黑王相公王德用、狄武襄公就都先后以武臣拜任枢密使为执政。
尤其是黑王相公王德用,在西府虽无所建树,但却备受朝野尊崇。
而刘昌祚在正常情况下,以其战功是有资格入西府的。
所以李常很清楚,他能拜执政,完全是因为当前特殊的朝局缘故,加上廷推这个新的制度,两两结合才让他机缘巧合下,拜任执政。
所以,李常对自己的角色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