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王安石的心,活了!(2 / 5)

加入书签

p; 官家一旦亲政,只要念及他司马光的赤诚肺腑之言,采纳他的忠贞之见。

    那么天下大治,四海升平,只在眼前。

    于是,司马光回家后,就开始整理那些他这些日子来一直在整理和收集的案例。

    这一桩桩案子,这一个个例子,都足以说明,王安石当年错的离谱!

    ……

    北方的汴京,没有雨雪。

    但在遥远的南方,江宁府之中,却已经下起了大雪。

    保宁禅院内,王安石遥望着半山园里,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色。

    手中的信件,在他指间跳动。

    信,来自遥远的京东路,登州!写信的人叫苏轼,随信而来的还有几十斤的海鱼干。

    苏轼告诉他——介甫相公,这些海鱼干很好吃的,而且对身体很有好处,我吃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人都精神了很多……想起介甫相公身体似乎不太好,所以就送来些海鱼干,给介甫相公补补身子。

    随信而来的还有好几种做法。

    根本就将他王安石近些年来,一直参禅吃素的事情,都给忘到了九霄云外。

    “这个苏子瞻!”王安石回忆着去年这个时候,苏轼莫名其妙跑到了江宁来见他的情况。

    然后在两天之内,就和他,还有整个保宁禅院上下都打成了一片。

    他甚至开始拉着禅院的几个高僧,谈论起佛法来了。

    虽然乌台诗案后,苏轼的诗词文章的风格,都有了明显变化。

    已经不再随意谈论国事,甚至刻意的避开了政务。

    但事实证明,苏轼还是那个苏轼。

    他只是悄悄的将自己的想法,从文字里隐去了。

    但他骨子里的豪放和不羁,却是丝毫未改!

    依旧是那个敢说:汝以有限之才,兴必不可成之役,驱无辜之民,置之必死之地的苏子瞻!

    不过,除了这些事情。

    苏轼在信里和他说的另外一个事情,引起了王安石的注意。

    宋用臣,正在带着数万青壮民夫,修整河北的道路、桥梁,甚至还派了一千多人,来登州帮着修葺道路、桥梁。

    王安石知道,在之前,宋用臣带着这些人,在北流道清淤清了一个多月。

    这让王安石一开始有些担心。

   &nbs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