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老臣手段(4 / 5)

加入书签

nbsp;  “太皇太后……”这位老臣别看都快八十岁了,说话的声音还是很洪亮的:“老臣以为,韩绛所言,实乃包藏祸心……”

    作为熙宁变法时代大行皇帝特别挑选的,放在朝堂上来制衡王安石的元老。

    文彦博哪怕已经致仕很久了。

    但他对新法的了解和认知,是所有旧党都没有的。

    几乎每一条新法的推出,文彦博都必然唱反调,必然强烈反对。

    在朝堂上,和王安石你来我往之间,自然他也清楚那些法令的起源。

    譬如青苗法是李参在陕西路推广的。

    王安石推行的时候,李参早死了。

    将兵法是完全抄袭的范仲淹、张亢在陕西的试点。

    市易法是吕嘉问发明的。

    至于免役法和免行法嘛……

    文彦博看向韩绛,一双老眼带着审视。

    “老臣昧死上奏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所谓免役法,首倡者,便是如今在殿中的这位……”

    石破天惊!

    帷幕后的两宫一听,眼神都变了。

    看向韩绛的目光中带着审视。

    好嘛……

    居然是你首倡的!

    难怪伱要说好话!

    文彦博继续说道:“若老臣记得不错,当是仁庙至和年间,韩绛、蔡襄,上奏以乡户五则法,始变役法,自此国朝美政不存,而遗祸至今!”

    这一刻文彦博彻底忘记了,当年他是如何称赞韩绛、蔡襄的那个倡议的。

    更忘记了他曾在仁庙面前,亲口称赞韩绛之法‘苦乐均济’。

    因为文彦博很清楚。

    在朝堂上就不能讲道理,也不要去辩论。

    两宫反正也不懂什么事衙前役,更不知道什么中唐以来,天下财税制度的变革,也完全不了解,大宋立国以来的役法变动历史。

    少主又小,而且年幼。

    所以,只要他把帽子扣过去,韩绛还能怎么办呢?

    有口难辩,他就只能乖乖低头认输—为了自己的名声不被毁掉,主动避位。

    所以,文彦博再接再厉,继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