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老臣手段(2 / 5)

加入书签

肯定塞了自己的私货,也肯定带了他的政治意图。

    但他还是赞赏不已——这个世界上,那里有不带自己政治意图和私货的大臣?

    能有一个肯做事会做事的就不错了,该知足了。

    但在一旁听着的文彦博,越听越不对劲。

    因为韩绛所言种种,虽然指出了不少新法在实践中的问题和弊端。

    可他也说了新法的很多好话。

    尤其免役法和免行法,被韩绛称赞是‘千古德政’,只需要‘稍作修正,去其害处’就可以‘施及百世,用为成法’。

    听得文彦博太阳穴都在跳动。

    偏偏,文彦博自己已经致仕了好多年。

    想要反驳,却拿不出恰当的说辞和具体的案例。

    此外,现在韩绛在说话,他要是贸然打断就太失礼了。

    所以,他只能一边听着,一边在心中思虑着韩绛所言的漏洞。

    韩绛在侃侃而言,将近两刻钟后,终于结束了他的进言,持芴而奏,拜道:“故此,以老臣愚见,当今天下之政,在于为政者太急,在于施政者冒进……”

    “大行皇帝,神武睿知,早知此弊,方以德音,以教少主……”

    “今皇帝陛下初登大宝,便罢市易法,去堤岸司,与民生息,与民分利,实乃天下之幸也!”

    “老臣愚钝,以为当今之政,当依大行皇帝遗命,用老成谋国之士,去浮躁冒进之人,缓急进冒进之策……”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何止君子、学问当琢磨、切磋,方能长久,国政亦然!”

    韩绛的话说完后,就持芴恭立着。

    帷幕后的两宫,却长久的没有反应。

    她们都在消化韩绛方才所言带来的震撼!

    韩绛的进言,是过去十几年来,两宫第一次听到的。

    过去,围绕在她们身边的人,都在告诉她们,新法一无是处,新法害民残民。

    韩绛是第一个说,新法也有些可取之处的。

    尤其是免役法和免行法。

    但两宫一时间都难以接受这种新奇的视角。

    原因?很简单!

    向太后是因为她的父亲向经,当年因为市易法配套的免行法施行,被言官弹劾影占行人,被迫出知青州,死在外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