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耆英会(3 / 6)

加入书签

bsp;  太母赐春秋之义,皇子读而通之,谨奏太母:若郑伯擒而不杀,以仁义礼法诫于段叔,则段叔将何以对郑伯?

    消息传到洛阳,所有人都是张大了嘴巴,然后接着回去写贺表。

    太后想要捧自己的皇孙,想要让皇孙在天下人面前的形象光鲜亮丽。

    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范祖禹随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手中史料,车载斗量。

    相似的例子,史书上不知道有多少。

    比这更夸张、更离奇的事情都有。

    左右无非是当政者为了粉饰自身而刻意制造出来的虚妄。

    旁的不提,本朝的天书事件,就是人尽皆知,士大夫皆以为耻。

    哪怕天家现在也是能不提就不提。

    但,今日从汴京传来的消息,却委实是叫人深思。

    皇子……不,现在应该是皇太子殿下了。

    这位殿下,移殿御前后,表现出了叫人惊讶的智慧。

    特别是,面对宰臣询问时,能够条理分明的说清楚他个人的意见,同时还没有逾越任何礼法。

    假如汴京那边的消息,确实不虚。

    那么范祖禹,就不得不回过头去审视之前那些被他认为是皇宫大内的太后、皇后,为了粉饰皇子而特意放出来的种种美化事迹。

    他不得不去想——万一……万一,那些事情真的是皇子个人做的。

    那么,如今洛阳城中,元老贤达们,对于那位大宋元良殿下的一切揣测和想定,都得推翻重来。

    想着这些,范祖禹就拱手说道:“相公,下官以为,若汴京所言种种皆为不虚,那就真是社稷之幸,国家之幸也!”

    洛阳群贤,退居洛阳十数年,就是在等这样一个机会和可能。

    官家,固执己见,已经彻底被府库里的金银铜钱,迷住了心神。

    可他哪里知道,天下财富是有定数的。

    不是在官府,就是在百姓。

    现在,朝廷的钱多了,百姓的钱自然就少了。

    百姓无钱,民生凋敝,万业萧条啊!

    如此一来,官府府库里的钱再多,又有什么用?

    司马光却并没有回答范祖禹,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范祖禹见着,不由得好奇起来,拱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