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破财了(3 / 3)
p>不过不是贞观。
但是可以根据一些记载可以推测一下。
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中央设国子监,下辖六学,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这些学校主要招收贵族官僚子弟,
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由博士与助教授课,学生称生徒,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传授以九经为主的儒学经典,按生徒家中官位的高低分级招收,
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可入国子学,有生徒三百余人,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可进太学,有五百余生徒,
四门学兼收五品以下官员及庶民子孙,生徒多达千人。
律学、书学、算学教授实用学问,收纳八、九品官员及庶民子弟,名额限于十余人,地方设立州学、县学,每校有学生20-50。
唐朝初期有360州,1557个县。
一年近几万生徒,州县学每年都要补齐数量。
而这里还不算各州县官员子女。
唐朝文武官员总数最少也要一两万人,通史记载唐朝最多的时候有官员十八万。
所以我个人推测这个时期唐朝的读书人最少也要二十万人,还有很多商饶子女是不去读书的,二十请的先生。
唐律商饶子女不允考科举,但没不让读书。
做买卖不认识字他能行么。
全大唐做生意的人就应该有不少。
据考古专家推测长安东市有商铺七万三千个。
所以我觉得唐朝读书没有大家的那么少。
唐朝科举每年都有几千人附和条件的。
而百姓的识字也很高,简单的日常还是很多百姓知道的。
官府贴的告示,收税贯的通告。
你要不认识几个字不吃亏了么。
识字跟读书是两回事。
当时读书科举儒学典籍九经都是文言文。
认识字没人教也不知道啥意思啊。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