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1章 兵制,兵事(2 / 8)

加入书签

,亦赖精兵猛将扫荡群贼。

    纵观大汉两落三起,其武功与兴衰,兵制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经过这么多年不断调整和完善,季汉现在实行的是征兵制和募兵制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征兵服役四年,一年在本郡戍守,同时接受正规军事训练,这就是郡兵——这比前汉的都试还要激进一些。

    至于剩下的三年,则是要调入中央军,参与对外作战。

    这四年是强制性的,也是徭役的一部分。

    四年之后择优选入卫士,家里才能免除一部分赋税或者徭役。

    如果立了军功,授了军田,那这辈子就算是值了。

    只是从古至今,从来就没有一直完美的政策,只有适合当前情况的政策。

    季汉的兵役,自然也是有得有失。

    优点是在保证兵源充足的同时,还能让兵源保持较高的军事素养。

    缺陷是百姓负担较重,财政支出较高。

    也就是随着摊丁入亩以及各种新政的不断深入推行,还有工坊业的蓬勃发展,让大汉的税收来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这才让大汉的财政足以支撑起眼下的兵役制度。

    但除了财政方面,还有一个和前汉一样的最大隐患:赋予了地方太大的兵权。

    郡兵在本地接受正规军事训练,而且还是一年,真要有心,足以让太守掌握住一股不小的军事力量。

    也就是现在的中央诸军皆是虎狼之师,战斗力爆表,可以无视这点小问题。

    但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更别说丞相和鬼王是什么人?

    当代能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留给后人。

    统军府的成立,说白了,就是要实行军政分离。

    太守专以政事,都尉(即统军府将领)专以军事。

    一州之长的刺史,则负责监察太守与都尉——监察地方,本就是刺史最初的本职。

    颇有些三权分立的味道。

    当然,除此之外,也有避免像后汉那般,让军中战斗力下降太快的打算:

    在这个年代,军中文化水平太低,如果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多半会让将士之间互不信任。

    上下相疑,则容易被人所趁,一旦遇到困境,就会军心动摇,最终溃败(“大送”骂骂咧咧退出群聊)。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