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章 命中带油(5 / 7)

加入书签

nbsp;   只是此时此景,他却只是默默地接过文碟,没有反驳。

    走过荥阳的城洞,羊祜忍不住地回头看了一眼。

    荥阳就如同一个无形的分界点,东西风景大有不同。

    或者说,汉魏分界两边,大有不同。

    山东羊氏算是山东最大的世家之一,羊祜身为世家子弟,就算是再怎么考虑世家大族的利益。

    此时也不得不承认,汉国大势已成,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如何顺势,而不是如何扭转大势。

    带着荥阳发放的文碟,顺利过了成皋,终于到达洛阳——此时应该叫作雒阳。

    汉军攻取了洛阳之后,第一时间就把洛阳内外的洛字,全部改回了雒。

    汉乃火运,故称炎汉,以赤为国色。

    曹丕篡汉后,欲以水灭火,故改雒为洛。

    甚至洛阳周围的城邑,如黾池,也非要加个水,改成了渑池。

    只是这个水加到现在,已有二十余年,炎汉的火非但没有被浇灭,反而是越烧越旺。

    如今连雒阳的曹氏宗庙及神位,亦尽被焚毁。

    可谓为天下所笑。

    曹叡东巡许昌后,雒阳已有传言,说曹丕加了三水,其意虽在灭火,实则天意暗喻,曹魏国运不过三十年。

    待曹爽挟曹氏伪帝继续东巡谯县,此流言又重新在许昌兴起,而且有愈传愈烈之势。

    甚至连什么“莫道三水能成雨,龙化二水自有脂”都出来了。

    光武皇帝本就是靠着“赤伏符”的指引平定天下,在驾崩之前,他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使谶纬成为国法。

    后汉谶纬最盛时,“五经之义,皆以谶决,于是五经为外学,七纬为内学”,人人“崇尚谶纬”,不引谶纬,人不尊经”。

    白虎观会议,就是后汉谶纬鼎盛时发生的事情。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

    会议由五官中郎将魏应秉承皇帝旨意发问,侍中淳于恭代表诸儒作答,章帝亲自裁决。

    当时的世间大儒魏应、淳于恭、贾逵、班固、杨终等参加会议,考详同异,连月始罢。

    此后,班固将讨论结果纂辑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

    可见后汉时期,谶纬之说影响之大。

    虽说到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