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败绩失据,尘缘散聚(6 / 11)
当卿是夸夸其谈的清流,写诗作赋不是夸耀‘帝宠词臣弄彩毫’的文章,就是摆弄‘金华殿里谈经客’的资历。”
“尤其殷卿还对‘词臣’、‘宠臣’这等称呼,颇为自得,实难给朕一个能把事做妥当的好印象。”
“但彼时朕意欲剖解两淮盐课,以江北制江南,非山东地方大威望者不能为,除了殷卿,朕其实别无选择。”
当初余有丁作为殷士儋的副手,王希烈紧随其后巡抚山东,也有为殷士儋万一无能而托底的考量。
皇帝背对着众人,口中不断说着冰冷的话语。
于慎行与李长春二人偷偷对视一眼,不由得心有戚戚。
谁知道风向变得这么快?
当初世宗一朝,词臣可是专出青词宰相的,哪知今上这位好圣孙不肖祖躬,偏爱循吏?
殷士儋反倒是无动于衷,官场人设只为媚上而已,经由创制盐政衙门一事,自己能不能做事已经无需多言。
他怅然地接上了皇帝的言语:“历代皇帝登位日久,威势愈隆,便不再别无选择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这是条件,不是必然。寻根究底,乃是局势演变,国策推行之下,屡屡有大浪淘沙之时,国势裹挟,哪怕历代皇帝也身不由己。”
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艰苦创业之时,时运本就不断变幻。
韩信行军打仗固然是天上鹰、林中虎,但天下太平后,浑然不知局势为何物,立刻龙游浅滩。
李善长固然是国朝元老,功勋卓著,但其忤逆国策,在朝中掀起党争,张口闭口就是你一个,我一个,自然取死有道。
无论多大的功臣,都得随国策而变,经历一场场大浪淘沙,若是跟不上,轻则被贬,重则殒命——偏偏有太多人跟不上,或者说不想跟上。
从怀柔伯施光祖杖杀于县衙,到刑部张翰被迫致仕,莫过于此。
至于眼下的殷士儋……
以前是新政草创,没条件要求立场,如今新政都走到这一步了,就不可能再允许这些部院堂官,超品大臣,再继续保留意见,分投下注了,这就是局势之演变,时运之变换——虽然朱翊钧还年轻,但防备这些老臣隐忍不发,反攻倒算,多早都不算早。
此次南巡,本质上就是更大范围的南郊祭天,名为反柔克运动,实则仍是为国策站队!
毗邻北直隶,南巡路上第一位超品大员,对清丈作壁上观,在国策与乡党之间首鼠两端的殷士儋,自然是首当其冲!
殷士儋神情恍惚。
他第一次这般真切地直面九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