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抉奥阐幽,顺水推舟(9 / 13)

加入书签

学的矛盾论读通透了。”

    文官从来不缺辩经的能力,就看奉什么为经典。

    若是官学定了程朱,那金銮殿上就是死守三纲五常的地方;若是官学定为陆王,那文华殿内就是自有心证的场所;而八大宗师的道理学一出,那说德道理,便是朱紫大员必备的底蕴了。

    申时行正值当打之年,研习经典更是其中佼佼者。

    南北榜案,本质是士林学阀之争。

    无论是史料里找到的蛛丝马迹,还是为了应付目前的局面仓促臆测,都比地域之争要来的深刻。

    南境的佃户依旧无产,北地的豪右同样呼风唤雨。

    这就是或横或竖的大区别。

    引而伸之。

    南北定都之争、严嵩之后内阁默契打压江西人,无不是政治资源之争。

    孝庙停开中法、隆庆开海、万历盐政,乃至此时的清丈,本质上逃不出是赋税分配之争。

    林林种种,根子确系不在地域差别上,只是以地缘矛盾的形式显化而已。

    申时行剖析到这个份上,朱翊钧也忍不住出言盛赞。

    然而颇有预兆的是。

    皇帝虽然做出了肯定,但群臣脸色却不怎么好看。

    概因这般语句起手,转折定然紧随其后。

    果不其然。

    “不过……”

    朱翊钧若有所思,再度开口:“如今道理学日新月异,申卿还是有些落后了。”

    “去年夏天,袁洪愈做了一篇新文,指出了李贽的错漏,其中一条便是。”

    “条件充分的时候,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互相转化。”

    “南北矛盾固然是根植于利益分配,但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恐怕有了反客为主的征兆。”

    皇帝这样追着不放,真的有点吓人了!

    蔡汝贤、赵志皋一干人等脸都青了。

    饶是置身事外的山西王国光,也忍不住出言相劝:“陛下如此论述,恐有分裂国家之虞!”

    很多事从皇帝口中说出来,意味是截然不同的。

    朱翊钧闻言,转头看向王国光。

    他轻轻摇了摇头,放缓语气道:“申卿的道理,可以解释南北之争的成因,若是用以作为施政的依据,着实不太够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