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拳脚相加,不悱不发(6 / 8)

加入书签

bsp;   他重新看向帅嘉谟:“帅嘉谟,这两册文公是什么意思?”

    方才许国才念了一句,就被打断,还未来得及说明利害。

    终于轮到帅嘉谟奏对了,他忙不迭答道:“帅爷,户部堪合,坐取徽州人丁丝绢,按照这般行文,从未明说歙县单独承担!”

    “既然是人头税,照常理便应该是府内均摊!”

    “但徽州府却直接将这笔人头税,落在了歙县头上!用的名目还是夏税生丝,也即是六县补缴夏麦的名目!”

    “草民斗胆揣测事情原委。”

    “分明是,户部让徽州府征缴人头税,但是徽州府中,有人不想摊派,便将这笔税,移接木到了歙县这笔临时缴纳的税目上!”

    “如此才有歙县稀里糊涂缴纳了二百年之久!”

    跪着的三小只听了这话,各有反应。

    奈何才被皇帝噤了声,此时已然不能开口。

    朱翊钧不置可否:“既然如此,你彼时进京上访,南京部院应当有所批复才对。”

    “何故此事在隆庆五年前后便突然偃旗息鼓,直到如今才翻出来?”

    南北两京,在位格上是一样的。

    但凡南京方面有了批示,丝绢案就不至于拖到这个时候。

    帅嘉谟闻言,神情有些复杂,气恼中夹杂着后怕:“回帅爷的话,南京批复了。”

    “南京都察院率先批复,典有所遵,赋当均派,合从抄出酌行。”

    “移文南京户部后,户部下文徽州府,曰,转行该府从公查勘,前项人丁丝绢起自何年?因何专派歙县?其各县有无别项钱粮相抵?如无相抵,今应作何议处?”

    “只不过,是草民无能,未能将批文带回徽州府!”

    说及此处,他神情中愈发愤恨。

    都察院的典,指的是大名会典,大明会典既然说是徽州府缴纳丝绢,那就应该均派。

    户部的态度保守一点,一连四个问题仍旧是怀疑的态度,不过到底落脚点还是让徽州府给出一个方案。

    可以说,这次上访,是对于歙县的重大利好。

    只要帅嘉谟拿着部院的批示回到徽州府,就是一场阶段性的胜利。

    不过帅嘉谟这话里话外,显然是出了什么变故,没能将批文带回。

    朱翊钧好奇追问道:“这是何故?坊间都说你畏罪潜逃,朕还是嘱托了操江衙门,才在千里之外的江夏寻到你。”

&nbs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