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众鸟高飞,孤云独去(7 / 10)

加入书签

nbsp; 为了税改,户部做了许多准备。

    万历三年时,给事中郝维乔便上奏,云国家赋税差役,原有定额。然而,法令朝三暮四,征派阳减阴增,无名供应之费,不时科敛之需,两税输官者少,杂派输官者多,继而以此为由,请命下咨行各省,清理各地杂税。

    试点自然率先落到松江府、扬州府头上。

    户部下文,科道亲自督办,令两府将两税以外的均徭、里甲及各公费银两、苛捐等一应钱粮,凡是取之于民的,全盘查核,分为增派数额、平添项目、因袭旧规三种情况造册上报。

    简而言之,就是统计一番,除了正税以外,地方到底摊派了多少杂税到百姓头上。

    随着之后四川参议李三才自告奋勇,湖广巡抚梁梦龙主动请缨,试点之地定在了五府近百州县。

    朱翊钧仔细翻阅着。

    这些都是之后正税定额的依据所在——过高过低,都不是长久之计。

    “陛下,成都知府李坤,在卷末另附了一卷。”王国光指了指卷末,“其言,钱粮有额数,裁减太过,则供应不敷;夫征夫有常供,临期顾募,则措办不前。”

    “若是赔累之人不得不抱情上诉,奸猾之徒必会趁机借言不便,混同告扰,反而搅乱大局。”

    “希望陛下能因地制宜,不致百姓阴坐赔补……”

    所谓阴坐赔补,就是朝廷裁减过甚,地方恐怕又要各显神通了,届时百姓私下里仍旧要私下给州县补税。

    到时候闹出舆情,反而会被奸滑之徒裹挟其中,败坏善政。

    朱翊钧头也不抬,啧了一声:“难得他敢说这话了。”

    这次清税,也不仅仅是为了中枢心里有个数。

    把话说开的话,此举一方面是朝廷试图确立对地方官员赋税职务行为的监督标准,另一方面则是利用限制四差银征收额度,来确保两税起解完纳。

    本质上,仍旧是中央和地方对民间财赋的争夺。

    这中枢重拳出击的大环境下,李坤敢为地方张目,算是拿仕途陈说利弊了。

    就是……

    朱翊钧伸出手指,在成都府的杂税数项上戳了戳:“成都府的杂税比正税多出数倍还不止!怕是都收到几十年后了!”

    “陛下,四川地理复杂,民风彪悍,州县开销自然会多些。”

    王锡爵说了一句公道话。

    若非如此,李坤也不会说出因地制宜这种话了。

    不就是希望朝廷裁减杂税之后,能多留存一些正税以支开销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