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抡才大典,笔削褒贬(6 / 9)
采菱湖中。然菱角尖锐,常伤其指,血流不止,致面目憔悴,状若鬼魅。至臣离海南时,菱湖亦为豪右所兼并,收采菱者月租二两四钱。”
“……”
“故,今当务之急,乃制田之见存者,履亩而正界……”
海南跟云南差不多,在科举界都是穷乡僻壤一般的存在。
作为海南举人出身的海瑞,为官后也没有太多功夫深入研究经典,那些华丽的措辞,在他文中几乎难以看到。
他只是从基层工作多年的角度,作出了一副写实的答卷。
时间渐渐流逝。
墨迹爬满了一张张试卷。
……
贡生们在殿内答题。
朝官则多是各自回衙门坐班。
只有皇帝与首辅次辅三人,漫步在皇极殿外的平台,谈论着什么事情。
“天顺八年,命于内阁官会同吏礼二部出题,考选庶吉士。”
“弘治六年奏准,每科一选,年岁四十以内者,各录其平日所作古文十五篇以上,限一月以内投送礼部。”
“礼部阅试讫,编号分送翰林院考订。文理可取者,将各人试卷记号糊名,封送内阁,照例考选。”
高仪将选庶吉士的流程大致给皇帝介绍了一二。
条件大致就是——年轻;青词写得好;通过内阁、吏部、礼部组织的自主选拔考试。
朱翊钧好奇道:“平日所作古文十五篇?那平日撰文不足十五篇又如何?”
既然说是古文,那就肯定不能是诗词了。
赋这玩意儿,平日可未必会写这么多。
高仪耐心解释道:“所以礼部限时一月,就是给诸进士补齐十五篇古文的。”
朱翊钧恍然,那就得赶稿了。
赶稿好啊。
他点了点头,示意高仪继续说:“那选上庶吉士之后呢?”
高仪跟在皇帝身后,慢慢踱着步子:“送翰林院,命学士等官教习。学业成者,除翰林官外,二甲除编修,三甲除检讨,继续深造。”
“余者兼除科道、部属郎中主事等官。”
朱翊钧哦一声。
旋即摇了摇头,回头看了一眼张居正,斟酌道:“二位先生,选庶吉士,是为阁部大臣储才,如此并无不妥。”
&n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