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纷繁复杂,悃愊无华(7 / 9)
nbsp; 此时,朱翊钧也终于不再点人出列。
沉吟半晌。
缓缓开口道:“诸卿的意思,朕都明了了。”
这就是要下定论了。
群臣纷纷看去。
之间皇帝突然感慨道:“如今里外都说朕不顾公道,一心回护元辅。”
“朕今日便与诸卿说些心里话。”
也不管众人信不信。
朱翊钧看当先看向首倡此事的刘不息:“刘卿,你这奏疏上得心不诚,朕是知道的。”
刘不息面色陡变,就要出列请罪。
朱翊钧抬手阻止了他,继续缓缓说道:“言官名莫不出于弹谏,功莫不出于犯上,这是朕祖上的定制,朕自然知道。”
科道作为纪律检查的部门,自有其制度进步的一面。
但与此同时,事物的两面性决定了好的制度,想正当发挥也有其限制。
若是没有善于纳谏的皇帝、独立于各派系的孤高、恪尽职守的个人操守,言官的弹劾,就很难发挥效用,更别提考虑国朝大局了。
如今在乎功、名的言官,最大的问题,就是为弹劾而弹劾。
这也是有心做事的高拱、张居正都看不起六科十三道的缘故——泄泄沓沓,言之无物。
虽然事是这么个事,但皇帝这话难免有恶意揣测内心的嫌疑。
此乃不讲武德的象征。
刘不息心中震动惶恐,已经开始为自己下注错误而冒冷汗了。
整个人僵立当场,手都不知如何摆放。
好在这时候,朱翊钧话锋一转。
小皇帝面色诚恳道:“但这事你弹得对,言之有物,切中时弊。哪怕有些不顾大局,也是你职责之内,朕没理由苛责你。”
刘不息当即长出一口气。
不过先前皇帝的恶意揣测仍然不能认下,只好行了一礼,一言不发。
朱翊钧语气愈发感慨,继续说道:“诸卿或许早就探听到了,张敬修前日就让国子监上疏,请求罢考。”
他指了指祭酒陶大临,后者怔怔出神,似乎没听见。
群臣也对皇帝口中窥伺奏疏的猜测毫无反应。
朱翊钧也不管众臣反应,继续说道:“但元辅辅弼大政,有功于国家,无论是让元辅致仕,还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