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天之骄子,流行坎止(4 / 7)

加入书签

nbsp;   说罢,也不禁有些怅然。

    太祖赐姓是好事,但笔误所致的改名换姓,多少有些难堪。

    所谓“族人好礼者,求诸心而不安”。

    生活中更是尴尬无数。

    李坤的母亲姓李,父母同姓,在河南算是有违伦理——“故余家多以李姓婚,而盖棺之后立旌题主,辄称吕公云。”

    这就叫生从君,死从祖。

    甚至父母百年之后,他李坤要怎么题碑都是大问题。

    所以,李坤如今即便是年近四旬,仍不愿放弃寻求功名。

    太祖皇帝的笔误,是不可能自家想改就改的,非得要皇帝点头,才有机会回归原姓。

    不考进士,做到一定位份,哪有资格让皇帝下诏复姓?

    开国功臣?发回原籍的千户,传至六代,除了些许浮财,哪还有什么路子。

    旁听的顾宪成精通世情,自然也明白其中的不便。

    也理解了这位李坤,为何固执称吕了。

    他见李坤心情低落,也不由同情道:“太祖误听,实无可奈何,待吕兄金榜题名,不妨以祖上音误谬传,上疏请复。”

    这是在提醒李坤官场的道道。

    不要动辄就说太祖皇帝干的,否则到时候就是祖宗之法不可变。

    反而说是音误谬传,事情会好办一百倍。

    李坤一惊。

    他家里本就落魄,否则也不会用驿站租的公车。

    对官场这些门道,更是没个概念,如今一经提醒,立马反应过来其中关隘。

    李坤有些后怕地点了点头,而后连忙拱手称谢。

    顾宪成则还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只道是小事,不肯受谢。

    有了这事做铺垫,两人便逐渐熟络起来。

    开始交流起学问来。

    从陈浩的《集说》,到《四书五经大全》,从试论,到经史时务策。

    论及时务策,总有人忍不住指点山河。

    “……非止如此,予初目击江陵横政,此番入京,必然面陈瑶泉公,劝其从中匡救。”

    江陵自然是张居正,遥泉公则是申时行的号。

    顾宪成这话说得理所当然,整个人更显得光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