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原委始末,阴差阳错(3 / 6)

加入书签

,无论什么同科也好,座师也罢,都要有所保留。

    以往那般轻易表露喜恶情感的疏漏,他是不可能再犯了。

    事情最是锻炼心思,反过来看事情也更为通透。

    冯化之这番话,比起还在京城的时候,老道太多了。

    其中的未竟之意与自我开脱,也全然在不言中。

    冯化之没有直接上奏,反而引诱钦差去暗中查探。

    这必然是因为,前者走的是布政司公文,是公开的奏疏,皇帝想捂着被子处置都做不到。

    而张楚城作为皇帝亲信下来的钦差,必然会单独奏与皇帝知道。

    只要皇帝愿意,且别说宪宗皇帝处置岷藩的故事,楚藩这次甚至连反省都可以省了。

    可以说,这是故意在引诱皇帝息事宁人。

    冯时雨嘴上说着想看看皇帝的大局,是国家,还是朱家,实际上,恐怕巴不得看到皇帝的私心。

    这也意味着,一旦皇帝真的偏心宗室,冯时雨必然还有后话等着。

    揣摩圣心,算计皇帝,不忠不孝啊!

    偏偏冯时雨又是在拿小放大。

    冯时雨看似在和盘托出,其实暗中又有为自己开脱的意思。

    毕竟,要试探皇帝的前提,就是张楚城要把事情捅到御前,他冯时雨才能看到皇帝的反应。

    按这个道理,他应该巴不得张楚城全须全尾回到京城。

    是故,张楚城被害之事,与他没有半点干系。

    姿态放得极低,但要命的事却摘了个干净。

    “所以你之后又暗中提醒东安王,说张楚城正在调查此事,促使他痛下杀手?”

    栗在庭仿佛没听出来冯时雨的意思一样,还是顺着其人的话,不无恶意地揣测。

    冯时雨眼皮一跳。

    他露出苦笑:“应凤,陛下既然视我为乡党,那我这种结党营私之辈,又岂会陷害同科党朋?”

    “再者说,我既然希冀陛下知晓此事,又何必替东安王掩盖?”

    “多半是张楚城行事不经遮掩,露了痕迹,也没料到东安王如此丧心病狂罢了。”

    栗在庭不置可否。

    下放地方之后,冯时雨无论是治政一方的能耐,还是这份官场老练的伪饰,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如果冯化之真能摘得这般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