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节 党争的好处(2 / 3)

加入书签

到了莱州,手下将兵西散逃走。杨御藩只带着三百名亲兵逃到莱州城下,差点被莱州城所拒,好不容易才进了城。

    现在莫非是莱州也陷落了吗?一些可怕的猜想同时涌现心头,他虽然对打仗不在行,但是这些天来雪片般飞来的关于登州事变的奏疏中他已经了解到莱州的重要性,孙元化上奏疏说准备死守莱州。以免叛军流窜各地,造成“山东全境糜烂,祸及直隶”。

    几天前杨御藩率领的天津兵的惨败似乎已经预示了登州之乱不会轻易的结束――搞不好还会成为又一股“乱寇”。

    “孙元化真该死!”崇祯暗暗说道,勉强拿起密奏来拆开。

    这时候他发现奏折是孙元化发来得,心情稍稍安定。孙元化眼下已经背负里失陷登州的罪名,莱州再失他断然没有再“突围”的道理,必定是殉城了。

    如此说来莱州还在!

    匆匆看了“事由”二句,不敢相信。重看一遍,嘴角闪出笑意,将全文看完,脸上恢复了血色。顿时舒了一口气,往椅背上一靠闭了闭眼睛。半响他似乎觉得此事还不够可靠,赶快拆开巡按御史王道纯、新任山东巡抚徐從治和总兵杨御的奏报。

    他全部看完脸上显出了笑容。似乎是为了发泄兴奋之情他站起身子在在殿堂内来回走了几步。

    这几个人奏报的都是同样的消息,孙元化在黄县境内击败叛军毛承禄部,斩首数千。斩叛将毛承禄。继而又在莱州城下重创攻城叛军,再次斩首数百。官兵损伤不多。

    “想不到孙元化还有几分任事之能!”他想着几天有奏疏认为孙元化长期经营登州,对山东形势和东江情况比较了解,在辽人中也素有威望,建议让他戴罪立功。

    原本他已经准备将孙元化革职拿问,但是现在的局势又让他迟疑起来――特别是又有了山东战场上的第一个胜仗。他虽然恼怒孙元化失陷登州,但是想到他靠着莱州的几千残兵败将总算遏止住里叛军势如破竹的势头,靠得大约就是在登莱地区长期担任巡抚的余威。几天前有人密奏山东形势的时候就力陈“不可临阵换帅”。

    此刻若将他撤下,新任登莱巡抚不见得就能获得将士缙绅的拥戴信任--闹不好还会激起兵变――皇帝太了解军队了,这帮子丘八自从天启末年开始就渐渐的变得桀骜不驯起来,凡事先要粮饷,稍有不满就聚众哗变,奈何现在八方走火,四面生烟,到处都要军队来维持……

    想到这里,他决定不再撤换孙元化,而是让他继续“戴罪立功”,留在莱州。去年年底他已经将其“降三级留任”,这次他决定不再给他叙功。至于杨御藩,因为前面刚刚打了一个败仗吃了降级的处分,这次叙功撤销处分;至于徐从治和莱州知府朱万年、掖县县令等人都有叙功升赏。另在奏疏后面开列有出力的地方缙绅士民,照例也有封赏。皇帝不再细看,下上谕由礼部酌情办理。

    虽说如此,他还是不大放心,最近他对外臣已经渐渐的不信任起来,总觉得不及内臣可靠。因而他决定选择二个可靠又“知兵”的太监去莱州分别为孙元化和徐从治监军。他正在御马监的太监中考虑哪些人比较合适。在他看来最合适的莫过于高起潜。但是高起潜是内臣中少见的“知兵”人才。他觉得应该将他留在更关键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