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节 师徒(2 / 3)

加入书签

些书籍也是《圣经》、《航海指南》之类的大众读物,找不到他需要的书籍。

    借助教会的力量和他的修士身份,他能随意前往华人和土著的生活区活动。他开始以传教的名义出入涧内,悄悄的搜集书籍,悄悄的带回自己的静室阅读。这些书籍让他重新接触了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他对这个从未谋面的父母之邦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在传教士和土人保姆的口中,中国就是一个充满了阳光和黄金的理想国度。

    然而在涧内中国区的活动,很快就让他的这种幻想破灭了。从马尼拉生活的华人口中他知道这个叫做“大明”的父母之邦并不是他想象中的“乌托邦”――他已经在教会的**图书馆中悄悄的看过这部从英国商人手中没收来得书――涧内中国区虽然在1603年遭到了炮击、焚烧和屠杀,二万人被杀,“河水为赤”,但是这里很快又繁荣起来。源源不断的中国移民重新来到这个对他们并不友好的地方,涧内的人口甚至比大屠杀之前更多。

    郝元很快发现,那些为了发财来到此地的人并不多,很多人是被逼无奈的出洋讨生活而已。来到马尼拉做得也是卑微辛苦的工作,所得不过是糊口而已。

    “不下南洋就过不下去了。”这是他一直听到的一句话。

    虽然郝元早就知道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统治者从来不会仁慈。但是这么多百姓背井离乡,漂洋过海的来到一个只知道从他们头上盘剥,还充满敌意,随时用大炮对准他们栖身的居住区的政权的治下忍受歧视和不公,勉勉强强的讨生活,这大明还是一个传教士口中的“黄金国度”么?

    他从新来的移民口中知道了许多大明的事情:皇朝的更迭,党争的变幻,频繁的灾害,苛重的税役,凶狠的官吏……

    “活不下去了。”老百姓这样说。

    “朝局一天比一天乱。”商人们这样说,“当官的都黑了心!”

    郝元一直想打听自己父亲的消息,终于有一天,他在涧内的一家商号里遇到了父亲的旧识。这位旧识将他的身世和父亲的一切都告诉了他。

    “你爹等于是为了给赵老爷赚钱,活活的被逼着回马尼拉送死的。”老人流着眼泪说。

    这件事给了郝元很大的刺激――原本听到的只是“别人的事”,现在他发觉自己也是受害者。父亲是死在唯利是图的缙绅手上的,由此,他对大明燃起了第一缕仇恨的火焰。

    不论是马尼拉、宗主国西班牙,还是自己的素未谋面的祖国,都不是什么“黄金国度”。这个世界,到处是群魔乱舞的吃人国度。

    一个普通人,一个“纯洁而贫穷的人”,到底如何才能幸福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书里的“乌托邦”和“基督城”,到底只是一个虚幻。郝元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他发觉:没有一本书能回答他的疑问,没有一个人可以请教这大逆不道的问题。

    这样的迷惑和困顿一直缠绕着他,直到几年前他遇到了自己的恩师。这个男人犹如迷雾中一盏明灯,照亮了郝元的心路。他的一切问题都有了答案。

    在几次谈话之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