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节 李三九的算盘(2 / 3)

加入书签

头李三九虽然对澳洲人的速度有些诧异,但是并不意外。昨天中午时分,马箭瑶分守在龙津门、济川门的瑶民就发现了对岸这群奇怪的部队:灰布军服,不着甲,全都拿着鸟铳。李三九一听就知道是澳洲兵过来了。

    与大多数一辈子就呆在大山沟里的瑶民不同,李三九是见过世面的人。他虽然瑶民,却是在俍人的寨子里长大。广东的俍人大多大明官府是从广西调来镇瑶的。这些俍人寨子往往沿着瑶区周边和交通要道上分布。俍人时而单独时而配合官兵发动对瑶区的清剿。据说李三九的爹娘就在某次官兵破寨的时候死去。年幼的李三九被饶过性命,带回了寨子。

    李三九在俍人那里混得不错,十七岁的时候因为武艺出众,成了一个俍人小土司手下的亲兵。跟着土司打了不少仗:去过广西,到过贵州,还到过两湖。还被派到广州去办过差。

    大明在广东的统治崩盘之后,中路守备的人马撤往广西,许多俍人寨子也随之抛弃寨子,回迁广西。李三九却没有跟着土司跑路――他知道自己并不是俍人,在广西没有“根”,便带着几个弟兄投奔了马箭瑶。

    以他的出身履历,在马箭瑶自然是少有的“人才”,没多久就当上了马箭排的掌事头。

    这个掌事头其实并不是官职。大多数瑶民内部基本上还是原始社会公社的体制。并无贵族和平民之分,也没有固定世袭的头人、土司。八排瑶内部实行瑶老制,作为整个瑶排头目一年一任的天长公;瑶排内各姓的头目称之为头目公,并作为天长公的副手;相当于议事长老的明理老人;负责宗教祭祀的掌庙公和烧香公;负责农业的放水公;以及战时临时设置的负责带领族人打仗的掌事头。瑶老各司其职,一般都由族中比较有威望的老人担当,但也不绝对。

    三十岁刚出头的李三九就是这么一个例外,作为八排瑶内少壮派的代表人物。别看李三九成长在俍人的寨子,成年之后也是以官兵的身份活动,但是他见多识广,身经百战又让他有勇有谋。很快便在马箭瑶内部聚拢起一批不安分的年青人,形成了一股很强的势力,以至于逐步架空了马箭排的天长公,成为事实上的马箭排首领。

    澳洲人发兵打广东,对八排瑶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大明官府顾着和澳洲人厮杀,肯定无暇对付他们。而对李三九来说,这更是实现他个人野心的大好机会――他可没兴趣当个临时的掌事头,就算幕后操纵马箭排那也没多大的意义:一个瑶排能有多少人口财货!他真正的野心是当上他当年去贵州平乱见识过的土司、土知府之类的“土皇帝”,各种享用,威风八面,对属下百姓更是有生杀予夺的权力,还能传诸子孙,世代富贵。

    所以当八排瑶内部密议暴乱的时候,李三九便十分坚定的表示支持,暴动开始之后他也最为积极。因为他富有军事才干,很快便篡取了八排瑶的暴动队伍的实际指挥劝。他先派了人假装入连山城卖山货,里应外合破了连山城;勾结白芒寨的瑶民青壮,胁迫永化乡的瑶民破了阳山城;马不停蹄又洗劫了三江圩,围困了连州城。

    自古以来就有湘吃粤盐的情况,连州刚好就处于湘粤盐贸的商道上。沿海出产的食盐顺江而上,在连州下船,再从陆路转运到湖广一带去。而从两湖南下的货物,也有许多在连州中转。所以连州城内有很多盐商和货栈,李三九故意将连州城放在最后,甚至不封锁道路,好让连州城困住更多的客商和财货。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