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节 简单伙食(2 / 3)

加入书签

开发人员和“热心人士”之外,白多禄也来掺和了一脚。他对救济口粮如此热心完全是因为到黎区传教的需要。黎区的农业生产比汉区更为落后,特别是生黎区,完全是刀耕火种,村寨口粮不足是普遍现象。教会常常以分发救济粮作为一种传教手段。因而临高修院亟需一种廉价的救济口粮。

    当初开发草地口粮的人,基本是一群“军用口粮控”,元老中坐在家里穿着睡衣吃出高价买回来的军用速食口粮的大有人在,对什么me、英军24小时口粮、法国单兵加热口粮、06单兵自热食品一个个如数家珍。

    现在要开发一种救济口粮,等于是挠到了大伙的g点上,莲藕亭里来了许多人,其中有些人原本不在与会名单里,都忙中抽闲的过来了。

    按照陈思根制定的难民供应标准:一个难民在“乘***通工具运输”时的供应食品的标准每天1790千卡。大致相当于二战期间德国战俘营里的供应标准,能够保证不饿死。当然,难民在乘***通工具运输的时候即不操练也不从事任何工作,儿童、孕产妇和病人另有供应标准。

    吴南海建议:口粮原料优先使用红薯粉――不是红薯淀粉,红薯淀粉是纯淀粉,而红薯粉是将红薯切片烘干之后直接磨制成粉。包含红薯的大量纤维质。

    临高的红薯干和红薯粉的储备很大,天地会在临高大规模的推广改良红薯种植,不管是国有农庄还是普通农户,都生产出了大量的红薯。可以说原料供应非常充分的。成了临高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红薯粉之外就是少量的蛋白质。吴南海建议掺入少量的豆粉或者豆渣。豆科作物作为固氮作物在临高的新轮作体系中广泛种植。除了大豆用来榨油和做豆腐供应紧张之外,粮库里的蚕豆、豌豆、黑豆、鹰嘴豆等等储备还是相当可观的。

    “……加入糖和盐分,混上点干蔬菜,要是觉得豆渣不够再拌上鱼粉最后烘干成块就成了。”吴南海说道。

    叶雨茗说道:“为什么要做成砖?浪费劳动力。我觉得没必要。纯粹考虑低成本的话,红薯干就成――这东西我们储备量大,又不容易坏,每条船装上几百麻袋,每顿给难民们分配一些。一天保证500克红薯干,保证饿不死。就是得配给点汤:难民吃不到盐不行。”

    他提议:制造浓缩脱水做成砖的调味品:用味噌、海带、干菜三合一的浓缩汤块。

    用这种汤块煮出的大酱汤,在***和朝鲜都是常用的菜肴,营养丰富,尽管口味并不很好。

    “如果愿意可以再添加一些脱水蔬菜或者鱼干在酱汤里补充营养。红薯的纤维含量很大,所以纤维素这类东西就没必要再补充了。”

    洪璜楠继续鼓吹他的土豆粉方案。他对土豆情有独钟,一直鼓吹要军队和劳工多吃土豆。

    “还是我以前提过的方案:脱水土豆粉、动物油脂、香料混合。吃得时候加水混合煮成土豆泥就行。土豆营养丰富,完全可以替代米粮。如果能替代供应5000名士兵计算,每人每天消耗半公斤米粮。每周吃一天粮食量的土豆泥,则每周节省米粮2500公斤,每月节省米粮10000公斤。这个数字非常可观。难民当然更可以吃了。我觉得蛋白质没必要供给海运难民,消化蛋白质是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