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商站(3 / 3)

加入书签

今为止,一台大钟也没有被制造出来――倒不是不能制造,而是企划院觉得这东西不急需,干脆等原料供应再充裕一点再搞。

    在主城的脚下,按照当初修建东门市的模式,铺设了道路,现在商馆和海关正在修建中。到处堆满了黄沙、整桶的水泥和大小不一的石块。劳工们川流不息的忙碌着。劳动号子和蒸汽压路机发出的呼哧声响成一片。

    劳动力使用的是在当地建立的净化营的人员。珠江口讨伐战役中俘虏和自愿跟从的广东百姓、官兵,在这里接受检疫的同时也充当基建工程人员。临高建筑总公司派了一个叫史大富的元老在当地负责所有的工程建设。史大富是工民建专业的科班出身,又在建筑公司干过,算是有要理论有理论,有经验有经验的实干家。

    史大富带着一行人进入主城,请他们的在会议室里坐下。会议室就设在商站南面钟楼上。这才互相介绍了一番。新到来的元老中,梅林是来主持修建在港岛上的几个水库项目的――要在香港铺开摊子,根据企划院的测算,准备在1631-1632年度完成蓄水量200万立方米。到1633年完成总库容770万立方米。这样可以有效的供应香港岛上的工农业生产的需求。

    “香港的水塘大多利用山间的现成地形修建,土方工程量有限。”梅林带来了大图书馆提供的全套旧时空的香港水文资料,“不过,花费的成本依然很大。”

    在二五结束之后就要占领全广州的前提下,在香港投入过大的本钱企划院认为划不来,因此香港的整个工农业规模都被限制的很小。编制的未来港岛和离岛的规划中香港的总人口数字:连驻军、工人、屯垦人员和待净化人员在内的居住超过30天的人口不超过三万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