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飞白(2 / 3)
,恐怕得瘸个几天。
照明产品追求轻巧便携,这东西如此笨重,从设计美学上来说,这个产品是相当失败的。
车子恰好穿过隧道,车内一下子暗得像没窗子的仓库。
商叶初随手一按手电筒按钮,车内顿时亮如白昼!
“嚯!”
蔡大娘骂了句脏话,“叶妮儿,你玩啥嘞?吓我一跳!”
好在蔡大娘手稳,没出什么故障。
商叶初连忙把手电筒关了,忙不迭向蔡大娘道歉:“抱歉大娘,我手滑。”
这玩意儿居然这么亮?
商叶初本以为这东西滞销三四年,照明功能早不行了。
没想到滞销并不影响质量。
不过也可能是因为范大叔送来之前充满了电吧。
本来只是随口一提的商叶初对这件大头手电筒起了点兴趣,拿在手上翻来覆去地看了起来。
车子驶出隧道,阳光照进车窗。
商叶初终于在手电筒底部看清了它的品牌。
两个铁画银钩的大字:飞白。
车子一路驶到盛闻之家中。
一进门,果不其然,盛闻之还没起床。
商叶初一面催他赶紧去洗脸,一面坐在沙上,心血来潮地检索起“飞白牌手电筒”
来。
手机自动连上盛闻之家的91i-fi,搜索结果跳了出来。
百科上的头一张图片,就是商叶初包里那把头重脚轻的手电筒。
飞白牌创立于2o世纪5o年代,初期隶属于地方军工企业的民用分厂。
因为采用军工标准制造,所以极其耐用,产品亮度高,续航久,耐摔抗冻。
“飞白”
的寓意并不是书法,而是“划破黑夜,让白昼飞来”
。
手机屏幕上的字持续滚动。
作为老牌国货,飞白牌手电筒的品牌形象相当不错。
以讲仁义、讲信义着称。
除却产品质量过硬以外,还相当富有人情温度。
在9o年代的国企改制大潮中,飞白厂长李飞白拒绝断臂自保,未裁掉一名老工人,而是实行“缩时不裁人”
,即每人少上三小时班,轮班轮休。
这样一来,虽然工资少了些,但全厂的工人们到底协力渡过了这道难关。
飞白牌手电筒终身保修。
从未因质量问题逃避赔偿。
很多退换货都是凭“一张收据、一句承诺”
,哪怕用户买的是十年前的老款,厂内也会想尽办法维修或换货。
此外,飞白每年还会拿出一部分利润,以“飞白基金”
的名义捐助困难职工、失学儿童、偏远山村等。
为此,还被当地政府表彰过——商叶初看了一眼飞白的原产地,乐了:竟然是金沙市的产业。
也算是商叶初比较熟悉的地方了。
可惜的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led手电、头灯、手机灯等产物的普及,传统手电渐渐被取代。
飞白牌销量锐减。
此外,飞白坚持“匠人式”
的生产方式,成本居高不下,面对劣质仿品与低价海货的冲击,无力竞争,逐步退出了大卖场、商。
现在,网购平台上想找到正品“飞白”
已经殊为不易,而线下,也就只有范大叔这样的小杂货店里才能找到它的影子了。
像商叶初这样的年轻人,对这牌子基本已经没印象了。
搞不好还会以为是什么洗衣粉的名字。
也就只有范大叔那样的老一辈人,还会固执地提起一句“这是我用过最好的手电筒”
。
好货不一定好卖啊。
商叶初稍稍产生了点唏嘘之意。
“你看什么呢?”
盛闻之擦着头走了过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