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秦地秋行,车轮碾过千年痕(3 / 4)

加入书签

贴满秦代兵器纹样,上层敞篷座位摆着仿青铜酒樽当垃圾桶。阿黄立刻换上长焦镜头,拍到车牌下方的铭牌:“2010年生产扬州亚星JS6111SHJ已安全运营15年”。

    司机师傅见他举着相机,笑着打开引擎盖:“别看是老车,上个月刚换了国六发动机。你们南方人少见这车型吧?以前跑大雁塔专线,现在专拉游客看兵马俑外围的秦直道遗址。”他指着仪表盘,“最高时速60公里,跟你们的H18比不了,但胜在视野好,顶层能拍到骊山全景。”

    阿黄正爬上层拍照,芙宁娜突然喊他:“游5路的末班车是6点!再不走赶不上回市区的车了!”他匆忙拍下最后一张——夕阳把双层巴士的影子拉得老长,与远处兵马俑的穹顶构成直角,像幅未完成的几何画。

    返程的游5路挤满了游客。阿黄在后排找到空位,镜头里的临潼夜景渐渐亮起:公路两旁的路灯是仿秦灯造型,远处的烽火台遗址闪着红光,宇通E12的车灯在路面投下两道光柱,像在重走当年的驰道。

    “阿黄哥,你看这个!”刻晴递来速写本,上面画着游5路与秦代铜车马的对照图——两者的轴距比例惊人相似,车轮间距都在1.5米左右。“司机师傅说,现代公交的轮距标准,最早就参考了秦直道的轨距。”她笔尖点着铜车马的缰绳,“就像你们公交人常说的,路变了,载着人的初心没变。”

    车过华清池时,阿黄忽然让司机停一下。他跳下车,用长曝光拍下绿线车灯划过唐宫轮廓的画面——宇通E12的绿色车身在夜色里拖出光轨,与宫墙的红灯笼连成条黄绿相间的线,像根缝合古今的针。

    回到西安市区已是晚上7点。阿黄带着大家在钟楼旁的泡馍馆坐下,他掏出佳能500D,把白天拍的公交照片导进龙鳞纤维小米15S Pro。芙宁娜抢过手机翻照片,突然指着张游5路的内饰图笑:“你看这座椅缝线,像不像原神里的风之翼骨架?”

    神里绫华正用手机查明天的行程:“明天去延安,要坐D5082次动车到延安站,然后转乘K1路公交去宝塔山。我查了,延安的公交有很多红色主题车,还有台仿解放卡车造型的观光车。”她把截图给阿黄看,“K1路用的是金旅客车,车身印着‘南泥湾精神’的标语。”

    阿黄啃着肉夹馍点头:“延安的公交我早有研究,2019年就实现全部电动化了,比西安还早两年。那里的充电站都建在窑洞旁边,充电桩是太阳能的,特别有地方特色。”他摸出手表,NFC界面还停留在长安通的余额页面——今天跑了87公里,花了17元公交费,“明天换手表刷延安公交卡,看看能不能用互联互通功能。”

    饭后大家沿着南大街散步,王萱突然指着辆缓缓驶过的公交叫起来:“那是西安的通宵公交!”车身上“23:00-5:00”的荧光字格外醒目,车型是比亚迪E6,车侧贴着“钟楼—火车站 24小时不间断”。阿黄立刻举起相机,长曝光把车尾灯拍成条红色光带,与钟楼的金色轮廓交叠在一起。

    回到酒店时,阿黄的相机已经拍满了3张SD卡。他坐在书桌前一张张筛选,把游5路的能耗数据、双层巴士的铭牌、仿古铛铛车的铃铛都做成标注图。芙宁娜凑过来看,突然指着张照片笑:“你看这张,游5路的后视镜里映着骊山,像不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