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折中方案救张强,匠心唤醒绣痴(1 / 3)
医院的走廊,被消毒水的气味浸泡得有些发白。
姜芸站在张强的病床前,静静地听着他梦呓般的呢喃。“绣娘……金针……槐树……”每一个词,都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她心中漾开一圈圈复杂的涟漪。
那个民国绣娘的幻影,再次浮现。她似乎不仅仅是一个存在于日记和空间里的符号,而是以一种更神秘、更直接的方式,介入了他们的现实。她指引张强藏匿协议,又在他昏迷的边缘,给予模糊的提示。
这究竟是什么?是灵泉的某种延伸意识,还是……别的什么?
姜芸压下心头的疑惑,现在不是探究这些的时候。她侧过头,对林晓轻声说:“你联系一下王阿姨,让她找到协议后,直接送到派出所。我们先开始。”
“开始什么?”林晓有些不解。
姜芸没有回答,而是从随身携带的布包里,取出了一个绣绷。那是一块素白的绸缎,上面已经用淡墨勾勒出了一幅凤凰的轮廓,正是《百鸟朝凤》的局部。
“我们要在这里,开一个‘绣坊’。”姜芸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林晓瞬间明白了。她的眼睛亮了起来,重重地点了点头:“我这就去安排!”
很快,合作社的几位核心绣娘被接到了医院。张师傅也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赶了过来。他们没有喧哗,只是安静地在病房的一角,将几张椅子拼在一起,搭起了一个临时的工作区。
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窗户,照亮病房里的浮尘时,这个奇特的“绣坊”开始运转了。
丝线穿过绸缎的“沙沙”声,取代了监护仪单调的蜂鸣。空气中,消毒水的味道里,渐渐混入了桑蚕丝特有的、淡淡的草木清香。
姜芸坐在最前面,她没有立刻下针,而是先对着病床上的张强,用一种近乎呢喃的、却异常清晰的声音,开始讲解。
“《百鸟朝凤》,最难的不是凤羽的繁复,而是凤眼。所谓‘画龙点睛’,绣凤亦是如此。”她拿起一根墨黑色的丝线,在指尖捻动,“这一针,叫‘滚针’,要绣出眼眸的深邃,就不能急。针脚要细密,像水波一样,一圈一圈地荡开。心要静,手要稳,想着凤凰翱翔于九天之上的孤高与威严。”
她的声音,像一条温柔的溪流,在安静的病房里缓缓流淌。
张师傅坐在一旁,闭着眼睛,手里摩挲着一枚老旧的顶针,仿佛在用全身的力气,去感受这份久违的、纯粹的匠心氛围。其他的绣娘,也都屏息凝神,手中的针线随着姜芸的讲解,或快或慢,或轻或重,整个空间里,只有丝线与绸缎的私语。
王桂香是在中午赶到的。她眼圈红肿,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用油布包着的东西。她将协议原件交给等在门口的警察后,没有离开,而是默默地走到病房角落,拿起那本民国绣娘日记,坐了下来。
起初,她只是看着。但当她看到姜芸专注的侧脸,看到张师傅肃穆的神情,看到那些年轻的绣娘眼中闪烁的光芒时,她颤抖着翻开了日记。
“……民国十六年,冬。师父说,绣品是有魂的。你的心是什么样,绣出来的魂就是什么样。你若心浮气躁,绣出的花鸟便了无生气;你若心怀悲悯,绣出的草木便自带温情……”
她的声音沙哑、生涩,带着浓重的乡音,却奇异地与姜芸的讲解声融合在了一起。
一个讲的是技法,一个读的是心法。
姜芸的针尖在绸缎上起舞,勾勒出凤凰眼眸的轮廓。王桂香的声音,则像是从遥远的时空传来,为这技法注入了灵魂。
时间,就在这一针一线、一字一句中,悄然流逝。
张强依旧昏迷着,但他的眉头,却渐渐舒展开来。他不再说那些混乱的呓语,呼吸也变得平稳悠长。
第三天下午,姜芸正在绣凤凰冠上最后一根金色的羽翎。这是一个极其精细的活,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