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省城求索,桑叶入药(2 / 4)

加入书签

究所取代。

“这……这是古绣?”他伸出手,却又在即将触碰到绣品前停住,似乎怕自己的手弄坏了它,“这金线……怎么这么脆?像是……失去了某种内在的韧性?”

“是的。”姜芸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以前,我们有特殊的方法能让它恢复生机。但现在……方法失效了。”她没有提灵泉,那是她无法言说的秘密。她取出那袋桑叶,“这是苏绣专用的桑蚕丝的桑叶。我们想……能不能用化学的方法,让这些桑叶里的某种东西,帮助金线恢复韧性,甚至……替代以前的方法?”

李建国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拿起一片桑叶,放在鼻尖嗅了嗅,又捻起一点叶尖,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焦距。镜筒里,桑叶细胞的清晰结构呈现出来。

“桑叶提取物?”他喃喃自语,目光在显微镜和那件濒死的绣屏之间来回移动,“植物提取成分……理论上,某些多酚类物质、胶质,确实对蛋白质纤维有保护作用……但直接用在古绣修复?尤其是金线?这……这太大胆了!化学试剂会破坏绣品的质感!会改变它的色泽!这是对传统工艺的亵渎!”他猛地抬起头,看向姜芸,眼神里充满了科研人员面对“异想天开”时的本能质疑和否定。

姜芸的心沉了一下。她预想过会有阻力,但李建国这斩钉截铁的否定,还是像一盆冷水浇在心头。她看着那件脆弱的绣屏,看着李建国镜片后那双充满理性光芒却拒绝思考的眼睛,一股倔强从心底涌起。

“李工程师,”她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急切,“您看它!它正在死去!一点一点地脆化、碎裂!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它很快就会彻底消失!连‘亵渎’的机会都没有了!”她指着绣屏上那破损的“鸳鸯眼”,指尖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苏绣的根,在桑树,在蚕丝,在绣娘的指尖!如果化学能救它,哪怕只是试一试,难道不比眼睁睁看着它消失好吗?”

她的声音在空旷的实验室里回荡,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力量。林晓在一旁,紧张地看着李建国。

李建国沉默了。他再次看向那件绣屏,看着那断裂的金线,看着姜芸眼中那不顾一切的、近乎燃烧的光芒。那光芒里,有绝望,有恳求,更有一种对“守护”的执拗。这执拗,与他作为科研人员对“解决问题”的执着,在某个瞬间,产生了奇异的共鸣。

他长长地、沉重地叹了口气,仿佛卸下了某种固执的包袱。他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重新戴上,再看向姜芸时,眼神里的质疑淡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带着审视的思索。

“你说得对……看着它消失,更可惜。”他走到实验台前,拿起一个烧杯,“但是,姜芸同志,科学不是魔法。任何尝试,都需要严谨的实验,需要数据支撑。而且,风险很大。你确定要冒这个险?”

“我确定!”姜芸毫不犹豫地回答,语气斩钉截铁,“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要试!”

李建国看着她,镜片后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他点了点头:“好。我试试。不过,丑话说在前面,实验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也可能会失败很多次。而且,我需要你们提供足够的桑叶,还有……你们对传统金线特性的所有了解。”

“没问题!”姜芸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希望,连日来的阴霾似乎被撕开了一道缝隙。她将那袋桑叶郑重地放在实验台上,“桑叶,我们合作社还有!关于金线,我知道的一切,都会告诉您!”

实验开始了。

李建国将桑叶洗净、烘干、研磨成粉,然后用不同的溶剂(水、乙醇、丙酮等)进行萃取,得到颜色深浅不一的桑叶提取液。他拿出实验室里常见的几种酸性固色剂(如单宁酸、醋酸等),开始进行配比实验。

姜芸和林晓则成了实验室里最专注的“学徒”。她们仔细观察着李建国的每一个操作步骤,记录下他说的每一个专业术语(虽然很多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