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新局开启(1 / 3)

加入书签

半个月后,一座崭新的、融合了苏式园林与现代安防技术的仓库,在合作社的原址上拔地而起。

青瓦白墙,飞檐翘角,与周围的桑田水乡完美融为一体。

仓库内部,恒温恒湿的防火存储柜、明亮的操作间、宽敞的展示区,无一不昭示着合作社的新生。

“非遗扶贫成果展”

开展的前一天,姜芸站在新仓库的中央,阳光透过洁净的玻璃窗,洒在她和社员们赶制的最后一件展品上。

那是一幅名为《涅盘》的苏绣作品,主体是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它的羽毛,一部分用的是传统的金线,另一部分,则是用化学固色技术处理过的、在火灾中抢救出来的桑蚕丝。

两种丝线交织,在光线下呈现出一种既古典又坚韧的独特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合作社刚刚经历的一切。

“芸姐,都准备好了。”

林晓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言稿,“明天论坛的言稿,你再看看?”

姜芸摇了摇头,目光依旧落在《涅盘》上:“不用了,稿子都在心里。”

省城国际会展中心,人声鼎沸。

“非遗扶贫成果展”

汇聚了全省各地的非遗项目,但合作社的展台无疑是人气最旺的之一。

盲绣版《百鸟朝凤》前,总是围满了好奇的观众,他们小心翼翼地伸手触摸,脸上露出惊叹的神情。

而那幅修复完美的荷花绣屏,则让人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无限可能。

下午两点,“灾后重建与非遗保护”

主题论坛准时开始。

姜芸穿着一身素雅的旗袍,走上讲台。

她没有看稿,而是先对着台下的观众深深鞠了一躬。

“大家好,我是姜芸,一名普通的苏绣绣娘。”

她的声音平静而有力,“很多人问我,经历了那场大火,我们是什么感受?是绝望,是愤怒?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清醒。”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专注的脸。

“那场火,烧掉了我们的仓库,但烧不掉我们手中的针,烧不掉我们心里的那份匠心。

它让我们明白,苏绣的生命力,不在于一栋建筑,不在于几件珍品,甚至不在于那口曾让我们依赖的灵泉。”

她抬起手,轻轻比划了一下,“苏绣的灵魂,在于传承,在于创新,更在于团结。”

她讲述了化学固色技术的诞生,讲述了老匠人从抵制到接纳的转变,讲述了贫困村绣娘们的无私援助,讲述了小满在巴黎用盲绣震惊世界的壮举,也讲述了张强和王桂香的悔过与救赎。

“传统不是尘封的古董,而是流动的活水。

它需要我们用敬畏之心去守护,更需要我们用智慧和勇气去展。

当化学固色剂让金线重焕光彩,当触觉刺绣让盲人也能‘看见’艺术,当一场灾难让我们所有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时,我才真正理解了‘匠心’二字的含义。

它不是一个人的孤芳自赏,而是一群人的薪火相传。”

她的言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论坛结束后,姜芸正准备和社员们一起收拾展品,一位头花白、气质儒雅的老妇人找到了她。

“请问,是姜芸女士吗?”

老妇人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姜芸点头:“我是,您是?”

“我姓苏,苏州人。”

老妇人从随身的布包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用锦缎包裹的册子,“我受家族所托,将此物,交还于它真正的主人。”

姜芸接过锦缎,打开一看,呼吸瞬间凝滞。

那是一本厚厚的、泛黄的日记,封面上,“民国绣娘日记”

五个字娟秀而有力。

这正是她空间里那本日记的完整版!

“这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