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匠心化雨枯木逢春(1 / 4)

加入书签

夜,深得像一池浓得化不开的墨。

合作社的实验室里,灯光却亮如白昼,将姜芸脸上浓重的疲惫照得无处遁形。

她的眼皮重若千斤,太阳穴突突地跳着,每一次心跳都像在擂鼓,震得她耳膜麻。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复杂的味道——化学试剂的微酸、桑叶汁液的青涩,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失败者的焦灼气息。

这是第几个晚上了?姜芸已经记不清了。

她只记得,自打张师傅带着一群老匠人拂袖而去,合作社里那股子热火朝天的劲儿,就像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瞬间凉透了。

白天,绣娘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压低了声音议论,目光触及她时,总是带着几分躲闪和怀疑。

那些曾经充满敬意的眼神,如今像细密的针,扎得她心头密密麻麻地疼。

“姜芸,要不……今晚先休息吧。”

李建国推了推鼻梁上的厚底眼镜,镜片上反射着烧杯里浑浊的液体。

他眼窝深陷,下巴上冒出了青色的胡茬,白大褂的袖口沾着几块干涸的、不知是第几次实验留下的污渍。

姜芸没有回答,只是伸出微微颤抖的手,从天平上取下那卷被酸性固色剂浸泡过的金线。

在灯光下,那金线非但没有流光溢彩,反而像一条生了病的蛇,鳞片黯淡,带着一种死气沉沉的哑光。

她用指尖轻轻一捻,金线应声而断,断面干脆得令人心寒。

“韧性还是不够,”

她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光泽也……死了。”

李建国叹了口气,在本子上划掉又一组数据。

“酸性浓度太高,破坏了金箔表面的结构。

但浓度再低,又达不到固色的效果。

这就像走钢丝,两边都是悬崖。”

姜芸将断掉的线头扔进废料桶,桶里已经堆满了金色的“尸体”

她抬起头,目光越过李建国,望向窗外漆黑的桑叶田。

月光下,那些桑树静默地伫立着,像一群沉默的卫兵。

她想起了白天张师傅临走时,放在她桌上的那幅褪色牡丹图。

那褪色的花瓣,那脆弱的丝线,像一根无形的鞭子,抽打着她的决心。

“李工,”

她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固执,“你说,桑叶提取物的作用是什么?”

“是天然的植物单宁,可以和金属离子络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金箔,同时它的酸性也比纯化学试剂温和。”

李建国回答得一丝不苟,这是他作为工程师的本能。

“络合……保护……”

姜芸喃喃自语,她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的不是化学分子式,而是小时候,师父教她辨认桑叶的情景。

“师父说,最好的桑叶,要选向阳枝条上,清晨带着露水的那一捧。

那样的叶子,性子最是温润,养出来的蚕,吐出的丝也最有韧性。”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画着圈,仿佛在抚摸一片想象中的桑叶。

“李工,我们是不是……太‘硬’了?”

“硬?”

李建国有些不解。

“对,硬。”

姜芸睁开眼,眸子里闪过一丝光亮,“我们一直在用化学的‘力’去强行改变金线,去对抗它自然的衰败。

可苏绣的精髓,从来不是对抗,是顺应,是融合。

针法要顺着丝线的纹理走,色彩要顺着光影的变化走……那这固色,是不是也该顺着金线的‘性子’走?”

李建国愣住了。

他看着姜芸,这个平日里温婉如水的绣娘,此刻在谈论化学时,竟有一种近乎禅宗的顿悟。

他低头看了看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数据,那些冰冷的数字,在姜芸的话语里,仿佛忽然有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