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旧绣谱暗藏固色秘(1 / 3)

加入书签

合作社的青石板院坝里,秋阳刚爬过东墙,就被一股子冷硬的气氛压得沉。

张师傅拄着枣木拐杖站在石桌旁,褪色的蓝布褂子下摆被风掀起一角,他手里捧着的那幅“牡丹图”

摊在桌面上,绢面泛黄脆,原本艳红的花瓣像被抽走了精气神,只剩边缘一圈模糊的淡粉,像极了老匠人此刻紧绷的脸色。

“化学固色?说破天也是洋玩意儿!”

张师傅的拐杖往地上一顿,石缝里的草屑都震得跳了跳,“当年我师父教我绣这牡丹,用的是江南的晨露浸金线,晒足七七四十九天,色牢度比什么都强。

现在倒好,要往绣线里加化学试剂,这不是把苏绣的魂都泡烂了吗?”

石桌周围围了十多个老匠人,大多是跟着张师傅学过艺的,此刻都跟着点头。

王秀莲捏着自己绣了一半的“双鱼图”

,丝线在指尖绕了两圈,声音里带着怯意却又坚定:“姜丫头,不是我们老顽固。

你看我这绣品,要是用了那固色剂,以后传给我闺女,她会不会说这不是正经苏绣?”

年轻绣娘里也起了骚动。

陈梅攥着绣绷的手白,她前天才跟着姜芸看了固色实验,金线泡过试剂后确实韧性足了不少,可此刻听老匠人们一说,心里又犯了嘀咕。

“要是客户知道我们用了化学东西,会不会不要我们的绣品啊?”

她这话一出,几个刚加入合作社没多久的年轻姑娘立刻附和,院子里的议论声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杂。

姜芸站在台阶上,身上还沾着早上去桑叶田的露水。

她看着院坝里分成两派的绣娘们,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口袋里的笔记本——那上面记着李建国昨天来的最新实验数据,桑叶提取物的比例已经调到了最佳,可现在看来,技术难题好解,人心的结却难开。

“张师傅,王婶,大家先别急。”

姜芸的声音不高,却刚好压过了议论声。

她走下台阶,蹲在石桌旁,手指轻轻拂过“牡丹图”

上褪色的花瓣,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什么,“我知道大家担心什么。

苏绣讲究‘材美工巧’,材料要是变了,大家心里没底,这很正常。”

张师傅哼了一声,却没再打断她。

“但大家还记得吗?去年咱们修复那幅清代的‘百子图’,绣线脆得一捏就断,最后是怎么保住的?”

姜芸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是用了柠檬酸溶液轻轻浸润,这才让丝线恢复了韧性。

柠檬酸不是化学试剂吗?可当时没人说这是毁了苏绣。”

这话让院子里安静了一瞬。

王秀莲愣了愣,下意识接话:“那不一样,柠檬酸是天然的……”

“是天然的,但也是经过提纯的化学物质。”

林晓抱着一摞书从屋里跑出来,圆框眼镜滑到了鼻尖上,她把书往石桌上一放,翻开其中一本泛黄的《苏州府绣艺录》,“大家看这里,乾隆年间,苏绣匠人就用明矾水固色,防止丝线褪色。

明矾也是化学物质,可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没人说它不是苏绣。”

书页上的字迹是竖排的,还带着淡淡的墨香。

张师傅凑过去,眯着眼睛看了半天,手指点在“明矾水浸线,日晒三日”

那行字上,喉结动了动,却没说话——他年轻时确实听师父提过“矾水固色”

,只是时间久了,早忘了这茬。

姜芸趁机把笔记本拿出来,摊开在石桌上:“李工程师昨天刚调整了配方,现在的固色剂里,桑叶提取物占了七成,酸性固色剂只占三成。

大家看这个样品。”

她从随身的布包里拿出两块绣片,一块是用传统方法绣的,一块是用新固色剂处理过的,“两块都是我上周绣的,大家可以摸摸,看看质感有没有区别。”<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