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老匠怒掷褪色绣暗探窥伺桑苗田(2 / 3)
个技术。”
就在这时,林晓抱着一摞书匆匆跑过来,额头上全是汗。
“姜姐,张师傅,”
她把书放在桌上,翻开其中一本泛黄的《清代苏绣考》,“我查了资料,清代的苏绣匠人就用过明矾固色,明矾也是化学物质,这说明咱们用植物加试剂的方法,其实是顺着老祖宗的路走的。”
张师傅凑过去看,书里确实夹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清代绣娘用明矾水浸泡丝线的场景。
他的眉头皱得没那么紧了,但还是没松口:“那是老祖宗试过的,你这是新东西,不一样。”
林晓还想再说,姜芸轻轻拉了拉她的胳膊。
“别急,”
姜芸对着老匠人们笑了笑,“我给大家一个月时间。
这一个月里,我用新金线绣一幅《松鹤延年图》,到时候咱们把它跟张师傅的牡丹图放在一起,再请县里的非遗专家来评评,要是专家说不行,我再也不提化学固色这事儿。”
老匠人们互相看了看,没人再反对。
张师傅把牡丹图重新包好,揣进怀里,站起身说:“行,我就等你一个月。
但你记住,苏绣的根不能丢,丢了根,再好看的绣品也是空架子。”
等老匠人们都走了,晒谷场只剩下姜芸和林晓。
林晓看着木匣子里的金线,小声说:“姜姐,刚才我来的时候,看见合作社后面的桑田边上,有个穿黑衣服的人在张望,我喊了一声,他就跑了。”
姜芸心里一紧。
合作社的桑田是昨天才决定要扩种的,除了合作社的人,没几个人知道——那个人十有八九是山崎的人。
她快步走向桑田,刚到田埂边,就看见几棵桑树苗的叶子上有被掐过的痕迹,泥土里还留着半个脚印,看尺码像是男人的。
“他们在打听固色剂的配方,现在又来盯桑田,”
姜芸蹲下来,摸了摸被掐过的桑叶,叶子的断口还很新鲜,应该是刚掐没多久,“看来山崎没打算放弃,咱们得抓紧时间。”
林晓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记上“桑田加派人手看守”
。
“对了姜姐,县农业站的王站长刚才给我打电话,说可以帮咱们联系桑苗供应商,还能派技术员来指导扩种,就是得等半个月才能有苗。”
“半个月太长了,”
姜芸摇摇头,“咱们现在的桑叶只够做小批量实验,要绣《松鹤延年图》,还得要更多新鲜桑叶。
你跟王站长说,能不能先从别的合作社调些桑苗过来,运费咱们自己出。”
正说着,小满急匆匆地跑过来,手里比划着什么——她早上去仓库整理绣线,现少了一小捆没经过固色的金线,问了值班的绣娘,说昨晚只有刘翠花来过合作社。
姜芸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刘翠花自从上次被山崎坑了之后,就没再来过合作社,这次突然回来,还拿走了金线,肯定没好事。
“林晓,你去查查刘翠花的行踪,”
姜芸语加快,“小满,你跟我去仓库看看,少的金线是不是咱们之前留着做对比的样品。”
仓库里的绣线都按种类摆得整整齐齐,只有最里面的货架上,少了一捆明黄色的金线——正是上次用灵泉浸泡过的老金线,也是姜芸特意留着做对比的样品。
小满在货架旁边的地上现了一张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山崎先生要的东西,我带来了”
,字迹歪歪扭扭,是刘翠花的笔迹。
“她把老金线给了山崎,”
姜芸捏着纸条,指节泛白,“山崎是想拿老金线做对比,找出咱们固色剂的弱点。”
林晓这时也赶了回来,手里拿着手机:“姜姐,我查到了,刘翠花早上坐大巴去了省城,有人看见她跟山崎的助理碰了面。
还有,我刚才给李工打电话,他说化工厂的固色剂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