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神秘丝线(1 / 2)

加入书签

天刚蒙蒙亮,合作社的青砖房就飘起了炊烟。

王桂香揣着块凉窝头,蹲在井边搓洗绣绷,皂角泡沾了满脸,她却没像往常那样抱怨,只盯着木框上残留的绣线印子,手指不自觉地跟着比划——这是昨天姜芸教她认的“齐针”

纹路,说是最基础的针法,得先摸清脉络才能理丝线。

“王婶,水够热不?”

西屋的绣娘张梅端着铜盆出来,看见她冻得通红的手,忍不住递过个暖水袋,“芸丫头说了,你年纪大,要是扛不住就歇会儿,没人催你。”

王桂香接过暖水袋,指尖的冻裂处碰到热气,疼得她龇牙,却还是摇头:“不歇,说好要干活的。”

她瞥了眼东屋,李建军正坐在窗边的绣绷前,背脊挺得笔直,手里的绣针穿梭得飞快,晨光落在他鬓角,竟比前些天多了些光泽。

自打三天前喝了灵泉,李建军就像换了个人。

不再是那个游手好闲的懒汉,也没了之前的痴傻劲儿,只一门心思扑在绣活上。

姜芸给他派了个活计,让他补绣合作社订单里的牡丹纹样,他竟比老绣娘绣得还快,针脚密得能挡住光线,只是……王桂香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正琢磨着,院门口传来自行车铃铛声。

姜芸推着辆二八大杠进来,车后座绑着个蓝布包,里面是从县城图书馆借来的《苏绣图谱》。

她刚进门就看见王桂香,目光在她沾着皂角的手上顿了顿,又扫向东屋:“他今天没闹着要离开吧?”

“没有没有。”

王桂香赶紧站起来,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早上还主动要了碗粥,说要绣完这朵牡丹再歇。”

她凑近姜芸,声音压得低低的,“就是……他绣的那花,你不觉得怪吗?花瓣上总多几道线,像……像画了啥图案似的。”

姜芸没说话,径直走向东屋。

李建军听见脚步声,头也没抬,只把绣绷往她面前推了推:“姜姐,你看这道‘盘金绣’,是不是比昨天顺多了?”

阳光透过窗棂,落在绣品上。

绛红色的牡丹花瓣层层叠叠,金线勾勒的边缘闪着光,可在花瓣根部,确实有几道细密的暗纹,不是苏绣常用的缠枝纹,倒像是某种蜿蜒的线条,凑在一起竟有点像……龙鳞?

姜芸的指尖轻轻拂过绣线,触感比普通丝线更韧,还带着股淡淡的檀香——这不是合作社常用的真丝线,合作社的丝线都是她从县城丝绸厂订的,带着生丝的腥味,绝没有这样的香气。

“你的丝线从哪来的?”

她突然开口,声音比平时冷了些。

李建军的手顿了顿,眼神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又低下头:“就……就是合作社仓库里拿的啊,昨天张婶给我的。”

姜芸转头看向门口的张梅,张梅赶紧摆手:“我给他的是白色生丝线,用来勾边的,不是这种带香味的!”

空气瞬间静了下来。

王桂香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上前拽了拽李建军的袖子:“建军,你说实话,线到底是哪来的?是不是又偷偷拿了啥东西?”

李建军咬着唇,半天没吭声,最后才闷声道:“是……是前几天有人塞给我的。

在村头老槐树下,一个穿黑外套的人,说让我把这线绣在牡丹上,还说……还说绣完了给我钱。”

“穿黑外套的人?”

姜芸追问,“男的女的?长什么样?”

“没看清。”

李建军摇摇头,“他戴着帽子,还捂着脸,只给了我这个线轴,说让我别告诉别人。”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小的竹轴,上面缠着和绣品上一样的丝线,轴身上刻着个小小的“东”

字。

姜芸的指尖攥紧了竹轴,指节泛白。

这个“东”

字,让她想起之前港商陈嘉豪袖口的“东洋丝绸”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