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投诉单牵出偷卖案旧嫁衣消息传新讯(1 / 3)
1983年的春风,总算吹散了北方乡村残留的寒意。
姜芸站在“芸香非遗绣娘合作社”
的绣房里,看着满屋子低头忙碌的身影,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案头刚整理好的广交会订单——那些印着“法国巴黎”
“新加坡”
字样的地址,总让她想起一个月前在广州展馆里,红漆泼洒时的刺目与后来现场修复绣品时,灵泉微光带来的悸动。
只是此刻,鬓角一缕被风吹乱的白,顺着她低头的动作滑落,落在米白色的绣绷上,格外显眼。
“姜姐,这批卡通卡绣好了!
你看看合不合广交会客商的要求?”
张桂兰捧着一摞绣满小熊、兔子的塑料卡走过来,声音里带着雀跃。
自从上次在绣班承认了对姜芸教学法的误解,这位前国营刺绣厂的老技工,就成了合作社里最卖力的“技术把关人”
。
她手里的卡,是姜芸根据林萌萌那枚塑料卡改良的文创品——用彩色丝线在卡边缘绣出小巧纹样,既保留了塑料的轻便,又添了苏绣的精致,年前送样到供销社时,当场就被抢订了两百个。
姜芸接过卡,指尖拂过绣线的纹路,触感细腻紧实,点头道:“针脚再收得密一点,小孩子爱扯,别让线松了。”
话音刚落,门外突然传来合作社联络员小赵的声音,带着几分急慌:“姜姐!
供销社的李主任来了,说有客户投诉咱们的绣品,还把货退回来了!”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平静的绣房,正低头教聋哑学员小满触觉针法的周建军,也停下了动作。
姜芸心里一沉——广交会回来后,合作社的订单量翻了三倍,她特意让张桂兰制定了“成品检验表”
,每批绣品都要查针脚、查染料、查合作社专属的“芸香花”
标记(绣在成品角落的极小纹样,不仔细看几乎现不了),怎么会出投诉?
她快步走到前厅,果然见供销社的李主任脸色难看地站在那里,脚边放着一个褪色的蓝布包。
“姜芸,你自己看!”
李主任把布包往桌上一放,掏出三块绣着牡丹纹样的方巾,“这是县城百货大楼转来的投诉——客户买回去才洗了一次,绣线就掉了大半颜色,而且你看这儿!”
他指着方巾的角落,“你们合作社的‘芸香花’标记呢?这根本不是你们正经出的货!”
姜芸拿起方巾,指尖刚碰到布料,就觉出不对——合作社用的是她托人从苏州捎来的桑蚕丝线,泡在灵泉里浸过,别说洗一次,就是反复搓揉也不会轻易掉色;而这块方巾的线,摸起来粗糙脆,染料还带着一股刺鼻的化学味,分明是市面上最便宜的涤纶线。
再看布料,也是粗制滥造的白棉布,和合作社统一采购的细棉布料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李主任,这不是我们合作社的货。”
姜芸语气肯定,“你看订单记录,咱们给百货大楼供的牡丹方巾,是上个月二十号的批次,绣线用的是浅粉掺米白,针脚是‘打籽绣’的牡丹芯,你再看这块——”
她指着投诉方巾上的牡丹,“芯子是平针绣,颜色还偏深,明显不是一个路子。”
李主任皱着眉:“可客户说,这是从百货大楼‘芸香合作社专柜’买的,小票还在呢!
我已经让百货大楼把剩下的货下架了,你要是不能给个说法,后续的订单……”
姜芸知道这事不能拖。
她立刻叫小赵把上个月二十号的出货记录抱来,一页页翻查——那批牡丹方巾共两百块,由王强和另外两个学员负责缝制、检验,每块的编号都登记在案。
“王强呢?”
姜芸抬头问,却没见着人。
“刚才还在原料仓库那边,说要找新到的绿丝线……”
张桂兰话没说完,就见小满快步走过来,对着姜芸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