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丝线缠错的账(1 / 3)

加入书签

1983年暮春的风,带着桑树叶的清苦吹进“芸香非遗绣娘合作社”

的院子。

小满蹲在西边的桑蚕基地里,指尖捏着片嫩黄桑叶,轻轻喂给竹匾里的蚕宝宝。

她听不见蚕吃叶的“沙沙”

声,却总爱盯着蚕宝宝圆滚滚的身子呆——姜芸姐说,好丝线得靠好蚕茧,就像做人,得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走。

办公室的木门“吱呀”

响了声,姜芸捏着封牛皮纸信封从里走出来。

信封角被指尖捏得皱,上面“上海外贸公司”

的字样透着陌生,右下角用红笔写着“质量投诉”

四个小字,像根细针,轻轻扎在她心上。

合作社三月底刚和上海这家公司签了批“百鸟朝凤”

手帕的订单,五十条,每条定价八块五,是普通手帕的三倍。

当时客商来考察时,盯着姜芸绣的样品赞不绝口,说“这盘金绣的凤凰羽,在上海百货大楼能卖十五块”

可现在,信里说收到的货里,十条手帕出现脱线,三条的凤凰眼睛绣得歪歪扭扭,还有一条的绣线染了杂色,和样品差得远。

“芸姐?”

张桂兰抱着摞绣好的围裙走过来,见姜芸站在原地不动,顺着她的目光看向信封,“是上海的回信?”

姜芸把信递过去,指尖蹭过信封上的红笔字,凉意顺着指缝往上爬:“说是质量有问题,要我们给说法。”

张桂兰拆开信,眉头越皱越紧:“不可能啊,这批货是王强负责的,我还帮他检查过几片绣片,没见脱线啊。”

“王强?”

姜芸心里咯噔一下。

自从王桂香态度软下来,王强在合作社里倒安分了些,每天按时来绣房,还主动帮着搬原料。

可前几天她去原料库查账,现王强三月十五号领了两捆湖蓝色丝线,登记的是“练手用”

,可合作社那周根本没排湖蓝色的活。

她转身往绣房走,脚步比平时快了些。

绣房里的窗都开着,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排排绣绷上,丝线上的金粉在光里闪着细弱的光。

王强正坐在最里面的绣绷前,手里捏着根绣花针,眼神却飘向窗外,绣帕上的牡丹花瓣歪歪扭扭,针脚稀稀拉拉。

听到脚步声,王强猛地回过神,手忙脚乱地调整针法:“芸、芸姐,你咋来了?”

姜芸没说话,走到他身边,拿起绣绷上的手帕。

针脚扎得深浅不一,有的地方线拉得太紧,把布面都扯出了小褶子——这哪是练了两个月的手艺,倒像是刚学三天的新手。

她又看向王强的绣筐,里面放着半捆湖蓝色丝线,线轴上的标签还是新的,却少了大半。

“三月十五号领的湖蓝线,你用来绣什么了?”

姜芸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

王强的脸瞬间白了,手捏着绣花针,指节泛白:“没、没绣啥,就是练手……练坏了,扔了。”

“扔哪了?”

姜芸追问,目光落在他沾了点墨渍的袖口上——那墨渍她见过,上周在村口碰到个陌生男人,穿的灰布褂子上就有一样的墨渍,后来听库管说,那男人是之前被查封的山寨厂老板的小舅子。

王强的头垂得更低,声音细若蚊蝇:“就、就村西的垃圾堆……”

“王强!”

姜芸的声音提高了些,绣房里其他学员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偷偷往这边看。

她深吸口气,压下心里的火气——合作社刚走上正轨,不能在学员面前闹得太僵,可也不能纵容这种事。

“上海客商投诉的手帕,用的就是湖蓝线绣的凤凰尾。

你要是说实话,咱们还好商量;要是撒谎,合作社的规矩你知道。”

王强的肩膀抖了抖,突然站起来,撞翻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