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纸条藏疑云绣房夜话解人心(2 / 3)
边,从兜里掏出供销社的条子:“你看,供销社刚追加了两百个订单,就算广交会暂时没消息,咱们也有活干。
而且小满的绣片你见过吧?她琢磨的新针法,连县文化馆的李老都夸好,咱们的手艺不怕没人要。”
她又起身从资料册里拿出创业大赛的申报表格,指着“非遗传承基地”
那栏:“咱们要是能拿奖,县里会给更多扶持,到时候不光是手帕钱包,还能做绣品装饰画、儿童衣裳,路子只会越来越宽。”
小梅看着条子上的“两百个订单”
,又看了看表格上的字,眼圈慢慢不红了:“姜社长,我信您。
我这就去跟姐妹们说,让她们别慌。”
小梅走后,姜芸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
外部的压力一波接一波,灵泉又快见底,她得再试试苏婉清日记里说的“传承之念滋养灵泉”
。
她从布包里拿出小满的兔子绣片,锁好办公室的门,集中精神想着“这是新的传承”
,指尖触到绣片的瞬间,手腕上的瓷瓶轻轻烫——那是空间被触的信号。
她闭着眼进入空间,眼前的灵泉依旧黯淡,像结了层薄冰。
但当她把小满的绣片放在灵泉边的石台上时,绣片上的珍珠绣突然闪了闪,灵泉的水面也泛起一圈浅浅的光,像蒙尘的碎银终于透了点光。
她惊喜地蹲下去,指尖沾了点灵泉水,比之前温热些,也亮了些——果然,新的传承能滋养灵泉!
可没等她高兴多久,眼角的余光瞥见空间角落的木盒——那是装着苏婉清绣针的盒子,之前一直落满灰尘,此刻盒盖上的花纹却隐隐亮。
她走过去仔细看,盒盖上刻着缠枝莲纹,莲纹的末端却有个小小的绣针图案,和纸条上、陈嘉豪袖口的图案,竟然有七分相似!
姜芸的心跳漏了一拍。
苏婉清是民国的绣娘,东洋丝绸株式会社是现在的境外公司,两者怎么会有相似的图案?难道民国时,苏绣就和东洋有过牵扯?她伸手想碰木盒,指尖刚碰到盒盖,空间突然晃了晃,灵泉的光又暗了下去,她的头也一阵晕——看来她现在的体力,还撑不住探索木盒的秘密。
她退出空间,额头上全是汗,鬓角的白似乎又多了一根,但手里的瓷瓶里,灵泉水比之前多了小半指——这点进步,已经让她松了口气。
“咚咚咚——”
又有人敲门,这次是公社妇联的刘主任,她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来的,车后座绑着个帆布包:“姜芸,给你带好消息来了!
创业大赛的补充通知,县里说参赛的非遗项目,可以额外提交一个‘传承创新案例’,小满那个新针法正好能用!”
刘主任把通知递给她,又凑近了些:“对了,我听说县国营刺绣厂也报了名,他们厂长还跟文旅局的人说,‘民间合作社比不过正规厂’,你可得加把劲。”
姜芸接过通知,上面“传承创新案例”
几个字被红笔圈了出来。
国营厂也参赛了,加上陈嘉豪和东洋的隐患,这次大赛和广交会,怕是不会太平。
但她看着通知,又想起灵泉多的那小半指水,心里的底气又足了些——不管有多少坎,只要手艺在,传承在,总能走过去。
刘主任走后,天已经黑了,绣房里的灯还亮着,学员们还在加班赶订单,针线穿梭的声音轻轻传来,像夜里的虫鸣,踏实又温暖。
姜芸拿出苏婉清的日记,翻开夹着纸条的那页,日记上写着:“今见东洋商欲购古绣稿,谎称‘研究东方美学’,实乃盗艺也。”
原来苏婉清那时候就遇到过东洋商人盗艺!
姜芸的手指抚过这行字,心里的疑团解开了些,却又多了新的担忧——陈嘉豪现在的做法,和当年的东洋商人,是不是一样的目的?
她合起日记,拿起小满的兔子绣片,走到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