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煮线验质破谣言暗线初显牵厂长(2 / 3)

加入书签

瞧不上合作社这种“农民作坊”

,“他会不会是被陈嘉豪骗了?”

“错不了,”

周建军笃定地说,“王厂长左耳朵上有颗痣,我远远都看见了,而且他穿的那件藏青色中山装,还是去年县劳模的,我认得。”

姜芸捏了捏手里的煮线瓷碗,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

她知道现在不能慌,创业大赛的材料是关键,必须提前做好防备。

“张姐,你负责把咱们这几天验线的过程,还有村民的证词都写成材料,找李主任盖个章,作为参赛材料的附件,证明咱们绣品质量没问题。”

她又转向王婶,“王婶,您跟几个大姐去村里宣传一下,就说后天咱们合作社免费教大家辨别桑蚕丝线,还能现场试绣,让大家亲眼看看咱们的手艺。”

安排完这些,姜芸拿着那张日文纸片,骑车去了县文化馆。

李老正在整理古绣展的标签,见她来了,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芸丫头,是不是古绣有什么问题?”

“李老,您帮我看看这上面的日文,”

姜芸把纸片递过去,“上次从陈嘉豪助理那里捡到的,我总觉得跟东洋会社有关。”

李老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半天,眉头越皱越紧:“这上面写的是‘复制《清明上河图》古绣针法,需获取姜芸绣品样本,重点观察乱针绣的走线规律’。

后面还提了‘国营厂王厂长协助,可提供旧绣品对比’。”

姜芸心里咯噔一下——原来东洋会社的目标不只是垄断苏绣销售,还想偷学古绣的修复针法,甚至想复制《清明上河图》古绣!

而王厂长之所以跟陈嘉豪合作,怕是早就被东洋会社收买了,想借国营厂的资源帮他们获取绣品样本。

这一下,之前陈嘉豪频繁打听针法、王厂长多次针对合作社的伏笔,全都串了起来。

“这些人真是痴心妄想!”

李老气得拍了桌子,“苏绣的乱针绣讲究‘虚实结合’,全靠绣娘的手感和经验,哪是随便复制就能学会的?而且《清明上河图》古绣里有好几处苏婉清独创的‘叠针绣’,连我都没完全摸透,他们就算拿到样本也学不会!”

姜芸接过纸片,指尖有些凉。

她知道,东洋会社不会轻易放弃,接下来肯定还会有更阴的手段。

“李老,谢谢您。

我得赶紧回去把参赛材料再检查一遍,别被他们钻了空子。”

骑车回去的路上,秋风卷起路边的落叶,姜芸心里却盘算得清楚。

她想起苏婉清日记里写过的一句话:“绣品如人,有魂则立,无魂则散。”

东洋会社就算能复制针法,也复制不了苏绣里的匠心和传承,更复制不了合作社里这些绣娘的心意。

回到合作社时,院子里已经热闹起来。

张桂兰正在给绣娘们讲参赛材料的撰写要点,王婶带着几个大姐在村口支起了试绣的摊子,几个小姑娘正围着绣架试绣小蝴蝶。

小满看到姜芸回来,手里举着个刚绣好的小旗子跑过来,旗子上用红丝线绣了个小小的“芸”

字,针脚虽然还有些歪,却透着一股子韧劲。

姜芸蹲下来,摸了摸小满的头。

她知道,不管陈嘉豪和王厂长耍什么手段,只要合作社的绣娘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只是她没注意到,在合作社对面的老槐树下,一个穿着灰色上衣的男人正举着相机,偷偷拍着院子里的绣架和丝线,相机的镜头上,映出了“东洋丝绸株式会社”

的微小刻字。

晚饭时,姜芸整理苏婉清的日记,突然翻到一页夹着干枯花瓣的纸,上面写着:“东洋绣师学绣时,总爱在针脚末尾留小疙瘩,因他们不懂‘藏针’之法,此为破绽。”

她心里一动,把这一页折了起来——或许,这会是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