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文件藏秘东洋影绣坊联心破垄断(2 / 3)
嘉豪每次谈判都要反复问“绣品用的什么丝线”
“针法有没有诀窍”
,原来根本不是关心工艺,而是另有所图。
“这可咋整?”
周建军看着印章,也皱起了眉,“邻村王婶家的小作坊,要是被陈嘉豪压着,怕是要关门了。”
姜芸把清单折好放进兜里,眼神亮了起来:“正好,咱们去趟邻村。
陈嘉豪想垄断,咱们就把这些小绣坊联合起来!
合作社现在有县里的扶持,能提供优质丝线和技术指导,让他们加入进来,统一生产、统一销售,既不怕陈嘉豪压货,还能把苏绣的盘子做大。”
说走就走,姜芸带着张桂兰和周建军,骑着自行车往邻村赶。
秋阳下,田埂边的芦苇荡泛着白,王婶的绣坊就在村口的老槐树下,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压抑的哭声。
推开门,只见王婶坐在矮凳上抹眼泪,她儿媳抱着一堆绣好的枕套,眼圈通红:“姜社长,您可来了!
刚才陈老板的人来说,要是不按六成价卖给他,以后供销社就不收咱们的货了,这枕套要是砸在手里,娃的学费都凑不齐了……”
姜芸把清单递给王婶,指着上面的印章说:“王婶,陈嘉豪不是真心收绣品,他背后是东洋会社,想低价垄断咱们的苏绣。
咱们合作社想邀您加入,丝线咱们统一供,针法我教您,绣品卖出去按市场价分成,比您单打独斗强多了,您看咋样?”
王婶接过清单,看着“东洋丝绸株式会社”
几个字,手都抖了:“原来是这样!
这东洋鬼子的便宜,咱不能占!
姜社长,我加入,我这就把枕套都搬到合作社去!”
当天下午,姜芸又跑了三个村子,四个小绣坊全答应加入合作社。
回来的路上,张桂兰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地说:“这下陈嘉豪想垄断也没门了!
咱们现在有五十多个人,加上这几个小绣坊,以后订单再多也能接!”
姜芸笑着点头,心里却没放松。
她摸了摸兜里的清单,那上面除了采购记录,还有一张夹在里面的小纸片,上面画着半幅模糊的绣图——绣的是《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和她之前修复的古绣竟有七分相似,只是图旁边写着几个日文,她认不全,只看清了“复制”
“技术”
两个词。
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
姜芸把油灯点亮,坐在桌前展开那张日文纸片,又拿出苏婉清的日记翻找。
日记里提到,民国三十八年,苏婉清曾拒绝过一个东洋商人的“收购”
,说对方“想偷学古绣针法,复刻后冒充中国苏绣”
。
难道现在的东洋丝绸株式会社,还在打古绣的主意?
她正琢磨着,门外传来敲门声,是小满的父亲,手里拿着一个布包:“姜社长,小满说您在准备创业大赛的材料,她连夜绣了这个,让我给您送来。”
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块巴掌大的绣品,绣的是小小的广交会馆图案——小满从姜芸嘴里听过广交会,就凭着想象绣了出来,馆顶的旗子用了鲜艳的红丝线,针脚虽稚嫩,却满是心意。
姜芸看着绣品,心里的疑虑暂时压了下去。
不管陈嘉豪和东洋会社有什么图谋,她都要先把创业大赛拿下,把合作社的路走宽。
她拿起笔,在创业大赛的材料上添了一笔:“计划联合十家农村小绣坊,打造‘非遗苏绣产业带’,推动乡村妇女就业。”
窗外的风还在吹,油灯的光摇曳着,姜芸不知道,此时的陈嘉豪正坐在县城的宾馆里,对着电话脾气:“一群没用的东西!
连几个小绣坊都搞不定,还怎么垄断?我告诉你,必须在创业大赛前,把姜芸的合作社搅黄,不然咱们和东洋会社的协议就黄了!”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