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染缸映灯影针稿藏初心(1 / 3)
傍晚的风裹着腊月的寒气,从村小学闲置教室的窗缝里钻进来,吹得煤油灯的火苗晃了晃。
姜芸刚把供销社送来的订单登记完,指尖还沾着账本上的蓝墨水,就听见门外传来李主任的自行车铃铛声——那声音比往常急,像是揣着火烧眉毛的事。
“姜芸,你出来下。”
李主任的脸在门框阴影里显得有些局促,他搓了搓冻得红的手,从棉袄内袋里掏出张叠得整齐的纸条,“陈嘉豪那边托人带话,说你要是不肯签独家代理,他就跟地区供销社打招呼,以后咱们县所有绣品都别想走港商渠道。”
姜芸捏着纸条的指尖猛地一紧,纸角被她攥出两道白印。
煤油灯的光刚好照在纸条上,陈嘉豪那行钢笔字写得遒劲,却透着不容置喙的霸道:“每件绣品按市场价六折供货,运输损耗由合作社承担——识时务者为俊杰。”
教室里的绣娘们听见动静,都停下了手里的活。
张桂兰把绣绷往腿上一放,针还别在半绣完的牡丹花瓣上,她起身走到门口,声音里带着国营厂待过的硬气:“李主任,他陈嘉豪是皇亲国戚?还能管着咱们县的绣品卖去哪?”
李主任叹了口气,往教室里瞥了眼——二十多个绣娘围着几张旧课桌,有的手里还攥着没绣完的手帕,针线上的彩线在灯光下泛着细碎的光。
“不是他厉害,是港商那边现在握着不少外汇指标。
地区供销社的王主任跟我说,要是断了港商的路子,咱们县今年的外贸任务怕是完不成。”
姜芸深吸了口气,把纸条叠好塞进衣兜。
她知道李主任不是来施压的,是怕她慌神——供销社是合作社目前最大的销路,真要是被卡脖子,刚攒起来的五十个学员就要没活干。
她回头看了眼绣娘们,现有人已经皱起了眉,手指无意识地绞着绣线。
“李叔,谢谢您来通风报信。”
姜芸的声音很稳,她伸手把教室门往旁边推了推,让暖光多漏出去些,“您跟王主任说,合作社的绣品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贱卖。
要是港商真要断渠道,我们再想别的办法。”
李主任还想说什么,远处突然传来自行车刹车的尖响。
一个穿灰色中山装的男人推着车过来,领口别着枚“香港远东贸易公司”
的徽章,他打量了姜芸一眼,直接从公文包里掏出个信封:“姜社长,陈总说了,只要您签了协议,这里面是五千块定金。
另外,张桂兰女士要是愿意来我们合作的工厂当技术顾问,月薪两百,比您这合作社高十倍。”
张桂兰的脸“唰”
地红了,不是羞的,是气的。
她上前一步抢过信封,“啪”
地摔在地上,信封里的钱撒出来,几张十元纸币在寒风里打了个旋。
“你把钱捡起来!
当年国营厂倒的时候,我没去投机倒把的小作坊;现在姜芸姐带着我们正经做手艺,你想挖人?做梦!”
男人没想到会被呛,脸色沉下来:“张女士,您可要想清楚,合作社能给您什么?不过是按件计酬,干多干少看天吃饭。
我们工厂是正规企业,还有机会去香港培训。”
“我不用想。”
张桂兰攥紧了绣绷,指节因为用力泛白,“我娘当年教我刺绣时说,手艺要跟心走,心不正,绣出来的花也是蔫的。
你们想垄断苏绣,把老手艺当白菜卖,我不伺候!”
教室里的绣娘们也都围了过来,小满虽然听不见,却从大家的神情里看出了不对劲,她走到姜芸身边,轻轻拉了拉她的衣角,手里举着自己刚绣好的小雏菊——花瓣用的是姜芸教的打籽绣,圆鼓鼓的像真的一样。
“对,我们跟着姜芸姐干!”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接着更多人附和起来,“港商再厉害,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